這是方響,也叫銅磬,是華夏傳統打擊樂器,南朝梁代時出現,是華夏古代很有藝術特色並具有固定音高的敲擊樂器……
之後就是、答臘鼓、腰鼓、弧形阮、拍板、箜篌、法螺、雞婁鼓、箏、奚琴……
而在展示這些沙都古樂器的時候,劉子夏響亮、輕柔,同時極具張力的嗓音響了起來:
“唱一首水調歌頭
那明月何時能有
我站在梧桐樹下
期待你回眸…”
劉子夏的聲音溫柔中帶期待,濃鬱的相思之情躍然紙上:
寂靜的夜,明月高懸,月光灑下,一道身影靜靜地站在一株高大的梧桐樹下,直直地望著前方。
在那皎潔的月光下一道倩影嫋嫋向前,沒有回首,也沒有告彆,有的隻是一道背影。
這一幕,像極了男女約會結束之後,男人相送女人,既舍不得對方離去,又擔心開口會被拒絕……那種糾結的情緒,直直地鑽進了每個人的心裡。
原本還略有些嘈雜的牡丹廳,徹底變得安靜了下來!
“若今生牽你的手
又哪怕歲月悠悠
隻盼那清風依舊
與你長相守…”
在唱到這裡的時候,劉子夏的目光陡然看向了李夢一,眼眸中帶著說不儘的偷情蜜意。
就像是再向對方表白,但又給人一種一碰即碎的感覺!
那畫麵中:
男人望著女人漸行漸遠的背影,無儘的思念湧現了出來,他曾幻想和如果這一生能和對方牽手一生,就算是歲月悠悠過,又怎麼樣?
多少年後,隻要還像現在一樣,那就沒有遺憾!
這種極其濃鬱的,細膩、飽滿的情感寄托,深深地勾動起了在場一眾人的心緒:
他們也曾擁有過相同的幻想,隻是這些年過去,他們或許已經和對方在了一起,或許已經和對方分彆……那幻想卻無比地真實,無比地強烈!
就好像發生在昨日一樣!
“散不去隻剩溫柔
這秋風吹去離愁
隻感歎浮生若夢
無人在身後…”
黑夜中那無聲的身影已經悄然遠去,隻剩下了明月、梧桐以及黑夜相伴。
手上似乎還殘存著的餘溫,還有秋風所帶走的愁緒,在訴說著今夜發生的事。
剛剛的幻想畢竟也隻是幻想而已,夢終究會有醒的時候。
夢醒時分,之前曾經想過的人、念過的事,都不過是空想,沒有絲毫的意義。
如果說歌曲開始的時候帶來的是‘長相廝守’的幻想,那麼現在就是打破幻想之後的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的事,也隻是發生在童話裡而已!
“抬頭看梨花翩翩
是誰在獨自承受
怎奈何驀然回首
你皺起眉頭…”
唱到這裡的時候,雖說歌曲的並沒有轉變,但是豁然開朗的畫麵感卻是驀然躥上了他們的心頭:
抬頭看著眼前的梨花,在隨著秋風偏偏齊舞,梨花在古代諧音‘離花’,是不吉利的象征,往往代表著悲傷痛苦、寂寞惆悵。
遙想當年尚剛剛相識,那時候的人兒卻時常微微蹙起了眉頭,也不知究竟為了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