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退休的人,稍微上一些年紀的人,再或者擁有佛係性格的人,肯定很喜歡……
不對,應該說特彆向往這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但是對於那些,終日裡沉迷在燈紅酒綠、蹦迪嗨歌夜生活中的人來說說,佛係的生活根本就不適合他們,他們也根本就懶得去想嘗試。
除了這兩種,還有一種人,就是他們屬於中間派了,既想去過這種愜意的田園生活,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他們又不能去過這種生活。
當然了,他們承襲了以往處事的性格,不發表意見,不會說什麼。
總之,這個直播才剛剛開始,網友們就已經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一派是‘田園派’,另外一派就是‘都市派’。
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這兩派就已經杠上了,除了在評論區、彈幕裡對著乾之外,網上其他社交網站同樣如此。
那可真是勢如水火啊!
……
劉子夏自然不知道這些,他和黃三石還在角色之中,沒有退出來。
“他們選擇了向往的生活,而你,願意嘗試這樣的生活嗎?”
在短片的最後,寂靜的夜空中,緩緩飄浮出了這幾個仿佛拷問心靈的大字。
劉子夏指著手機上的這一行字,說道“而你願意嘗試這樣的生活嗎?”
“願意!”黃三石毫不猶豫地點頭,說道“我肯定是去啊!你呢?”
“我去啊!”劉子夏很坦白地說道“不過那也得是你先去!要是沒有黃老師的話,我估計養活不了自己,首先,吃飯這一關恐怕我就過不去。”
“地圖,在菜籃子裡!”畫外音響起,是總導演李征宇的聲音。
“啊?”
劉子夏和黃三石站起身來,從菜籃子那一堆新鮮的蔬菜裡麵翻找了起來。
還彆說,這一籃子的蔬菜還真不少,有萵苣、黃瓜、水蘿卜、生菜……
把這些菜全都給倒騰出來,總算拿出了一封信,打開一看,是一張地圖。
“向往的生活!”
鏡頭給到劉子夏,他用字正腔圓的聲音讀了出來。
這個地圖還真是手畫出來的,碧綠的青山,清澈的河流、飄渺的白雲,悠長的小路……在群山清水的掩映間,幾棟房子踔然而立。
劉子夏一眼就看到了一棟特彆獨特的房子,說道“就這個蘑菇屋是嗎?”
……
畫麵再轉,鏡頭轉到了桃源村蘑菇屋
這裡有著連綿的群山,山上種植的樹木鬱鬱蔥蔥,而在山林掩映間,靜臥在群山腳下的,是一座有彆於現代化大都市建築風格的村落。
在村落的邊緣,有著很多已經開墾出來的梯田,梯田裡種著玉米、茄子、蘿卜……在邊緣位置,甚至還有一些小型的魚塘。
這裡是遠離城市喧囂的桃花源,桃花源的深處有一座等待入住的蘑菇屋。
蘑菇屋建在山腳下,梯田旁,正兒八經的院子
正房有四間,還有三間的偏房,再有就是一個看起來特彆大的院子,院子裡還搭著一個很大的草棚。
草棚當然是用茅草搭建的,用四根柱子撐著,下麵是離地大概半米來高的木榻,木塌上鋪著墊子,能夠坐下十來個人,看來應該是休息用的。
鏡頭再往裡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臥室,那種農村裡的大炕,然後各種木質的家具靜靜地豎在牆邊,陽光透過老式田字窗戶照射進來,很亮堂。
往外走,是一個看起來很霍亮的客廳,客廳沒有高桌,隻有一方矮桌,大概一米三四見方,然後矮桌下麵鋪著地毯,地毯上放著幾個墊子。
往旁邊看,這裡是廚房,廚房的牆壁上,分門彆類地擺放著碗筷盤子,下麵是一些鍋子,然後就是一個那種土灶,冬天也能夠給火炕燒暖。
再往外麵看,這裡是洗浴間和衛生間,鏡子、熱水器、浴盆……應有儘有。
往偏房的方向走,這裡是一間工具房,工具房裡也是各種東西齊全,下地的那些工具,比方說;鋤頭、鐵鍁、耙子……這些東西就不說了。
竟然還有漁網、魚竿,還有角尺、鋸子、刨子、瓦刀、抹子……估計瓦工、木匠,都沒有這工具房裡麵的東西齊全。
最後,鏡頭又一次回到了院子裡,院子裡的東西也總算露出了真容。
石頭碾子、高高的小水池、長桌子、曬菜的篩子、醬缸……反正就是農村家裡該有的東西,在院子裡幾乎都能找到,而且是隻全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