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的選手們是去休息了,但是華夏的網絡甚至全球網絡,都因為國際格鬥交流大會火爆來起來。
甭管是國內的微博、朋友圈、百渡,還是國外的youtube、face、yandex……有關國際格鬥交流大會的相關信息、視頻都在瘋傳。
對於網友們來說,除了關心本國參加文化交流的選手之外,對於哪國的格鬥才是世界第一,也是他們討論的主要問題之一
“從今天的格鬥理論來看,華夏不愧是功夫之國,所有的選手們都在前50名之內。”
“我們北歐聯盟才是真的慘,在這前20名裡就沒有咱們一個人。”
“華夏有個詞叫做‘紙上談兵’,所謂的格鬥理論終究隻是理論,誰厲害就隻能在實戰上見真章……”
雖說今天隻是第一天的交流,但是對於全球的網友們來說,還是能夠看出不少東西的。
就好比他們熟悉的那些明星大咖們,是不是花架子不清楚,但是至少理論知識還是很紮實的。
最開心的還要數華夏的網友們了,幸福地像是奧運比賽得了冠軍一樣。
他們不光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積極地進行討論,還把華夏明星在舞台上的表演,以及各代表團隊選手的比賽畫麵做了視頻剪輯。
各種視頻裡麵傳播最廣的,還得說是劉子夏帶領孩子們在舞台上演唱《男兒當自強》的視頻。
剪輯大神給這段視頻給整成了‘鬼畜’,反反複複播放的,就是最具豪情的那幾句歌詞的演唱。
本來‘鬼畜’視頻隻是用來搞笑的,但沒想到這段視頻剪輯出來,不僅並不庸俗,反倒氣勢十足!
不僅是華夏的網友們在下麵評論,就連很多國外的網友們也通過翻牆軟件來登陸評論
“這首歌真的是太燃了,不知道有沒有鷹語版的,希望可以下載下來。”
“感覺這首歌和格鬥……不對,應該說和‘華夏功夫’非常配,劉真是個天才。”
“這次華夏真的是出儘風頭了,不知道之後的兩場,華夏還能不能獨領風騷……”
國外的網友們開始了解華夏的文化,其實早就從幾十年前就開始了。
但真正對華夏文化產生興趣,並且進行深入了解,應該是從三年前,也就是《月月的晚安故事》開始的。
換句話說,劉子夏算是華夏文化對海外輸出、推廣的人物之一。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網友,對劉子夏充滿好奇和喜歡的原因。
不隻是各國的社交平台,很多外媒也在報道今天在華夏舉辦的國際格鬥交流大會。
隻不過外媒和網站的出發點相同,但是切入點不一樣,他們比較在意華夏代表團隊,以及團隊裡麵一些表現極為突出的人,比方說
劉子夏、劉伊人、成瀧、薑子軼……等人。
很多格鬥主流媒體,甚至還對這些人的格鬥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
不得不說,他們對這些理論的剖析還算到位,獲得了很多國外格鬥愛好者的轉發以及評論。
一晚上的時間,國際格鬥交流大會火遍了全球,也讓海外的網友們見識到了華夏的古武文化!
……
除了仍舊火爆、熱鬨的網絡之外,國內的文化宣傳、外交、信息……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也沒有休息,而是連夜聚集在一起,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
本來出於安全等各方麵的考慮,這次的國際格鬥交流大會就隻是七支代表團,及其相關的親屬可以出現在津天體育館。
但是看今天網上這火爆的情況,以及很多華夏和各國網友們,在網上表達了想要去現場觀看交流大會的強烈願望之後,就不得不考慮換場地的問題。
於是,各大部門的負責人,這才齊聚到一起,考慮是否重新選定交流場地、開放觀眾席位……等相關的問題。
經過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討論,最終決議下來了
和國際格鬥交流大會的主辦方以及各大代表團隊談一下,暫停交流一天,改交流場地為津天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同時開放場內觀眾席位並對外售票……
不過對外售票僅用於場地租賃,以及大會各項保障支出,不會用於財政利潤收入。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相關改變,還需要和主辦方以及七支代表團隊去談。
這一切的都是在改變交流場地為前提,他們要是不同意這一點的話,其他問題都是白搭。
當主辦方得到華夏相關部門傳過來的消息之後,倒是沒有過多的猶豫,直接同意了下來。
畢竟這次交流的目的,甭管其他幾支團隊是怎麼想的,主辦方這邊很明確,就是宣傳各國的格鬥文化。
這樣改變場地、開放觀眾席,不正好給了宣傳一劑強心劑嗎?
至於另外6支代表團隊對這件事也並不抵觸,但是本著有便宜不占是王巴淡的原則,他們也向華夏方提出了一些要求。
根據要求的合理性,華夏這邊在經過考量、討論之後,也就挑挑揀揀地同意了一部分。
再怎麼說他們也是客人,都拒絕,也不是華夏的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