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夏很謙虛地說道“其實我讓唐總邀請您來參加《大國工匠》的錄製呢,隻需要三位程派傳承者就可以了。”
“三位?”遲筱秋疑惑地問道“不是說需要的人比較多嗎?怎麼隻要三位?”
“遲老師,如果是和之前的那些傳統技藝相同的錄製單元,需要的人當然很多。”
劉子夏解釋道“但是對於京劇單元,我們已經改版了,改版之後的京劇,采用和高科技相互結合的形式,我稱它為‘古今對話’。
這種形勢下,就不需要多少名家一起參與了,到時候隻需要三位程派傳承者共同參與就可以了。”
“噢,是這樣啊!”遲筱秋點點頭,道“子夏,你能不能跟我說說具體的?”
“當然可以。”劉子夏點點頭,欣然同意下來。
至於保密?
這個完全不用擔心會泄密,因為最後這個環節需要很多高科技來相互融合。
就算泄密出去了,沒有那些設備,怎麼去搞?
“說白了,這個古今對話就是以今人去扮演古人。”
劉子夏解釋道“需要挑選三個時間段的人,分彆是學藝階段、登台階段以及成名階段。
這三個階段需要分彆呈現少年、青年以及老年階段,青年、老年階段可以由同一人來扮演,但是少年就不行了。”
“你的意思是說,還得找個小家夥?”遲筱秋說道“這個倒是好說,那麼第三個人呢?”
“有了古人,剩下的就是今人了。”
劉子夏解釋道“需要有一位今人去和古人三個不同的階段去對話,而且還是以戲曲的方式來演繹。”
“懂了。”遲筱秋點頭,道“照你的意思,這檔節目我們參與錄製的話,需要一個小孩,兩個成年人?”
“對,就是這意思。”
劉子夏點點頭,看了金辰一眼,道“就現在來說,你們隻需要再從京劇的程派傳人裡麵,找一個六七歲的小家夥就可以了。”
京劇就和古武術一樣,一般都是從小學藝,三四歲開始跟著一起打根基,五六歲開始學動作,七八歲練身段、吊嗓子……
當然也有半路學戲的,那就要靠天賦了!
劉子夏說找一個六七歲的學習的孩子,已經是說地年紀有些晚了。
“嗯……”遲筱秋低頭思考了一下,道“好,我倒是能夠答應你,不過有些話我要說在前頭。”
“遲老師請說。”劉子夏說道。
“首先就是錄製時間了。”
遲筱秋直接說道“因為我平時在京戲有課要教,在京劇院還有演出。
偶爾請個一半天的假沒事,但是經常請肯定是說過不去的,所以錄製節目得安排在晚上。”
“這個沒問題。”劉子夏點點頭,道“肯定不能耽誤了老師的工作。”
“其次……”
遲筱秋說道“我看子夏你昨天發微博說,接下來20天時間,兩個小劇場都會進行京劇表演?”
“對。”劉子夏應了一聲,道“怎麼,遲老師您也有意思?您如果也想來表演的話,我……”
“不是,子夏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遲筱秋擺擺手,道“我是想說,在這檔節目錄製完之後,你能不能把兩個小劇場之中的一個租給我用一段時間?”
“嗯?”劉子夏一愣,道“遲老師是想?”
“對。”
遲筱秋點頭道“我現在帶的這些大四還有研究生的學生們,不論理論還是基本功都很紮實,但是缺乏舞台經驗。
我是想租用一個小劇場,讓我的學生們來表演一段時間,時間也不用長,半個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