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齊玄素對這個提議並不十分感興趣。
關鍵在於變數太多。
齊玄素曾經去過南大陸,對於南大陸的問題還是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
不談外患,隻談內憂。齊玄素也隻是幫西道門解決了一個內憂,那就是蟲人的問題。至於古神的問題,就算是天師、薑大真人、澹台震霄出手,隻是解決了庫庫爾坎和伊特薩姆納的問題,還殘留了一個尾巴。
這個尾巴可不小,如今道門自顧不暇,是否有這個能力?若是陷在了南大陸泥潭之中,怎麼辦?
其二,就算道門幫助西道門順利解決了內憂,西道門能否履約?
這倒不是懷疑西道門的信用。
萬一蒸汽福音南下,西道門不能如期履約,該怎麼辦?
更不必說相隔萬裡重洋,太平道還掌握著道門三分之二的艦隊,西道門要遠赴重洋而來,若是被太平道半渡而擊,阻截於茫茫重洋之上,那又該如何?
這就是變數太多。
齊玄素更傾向於穩紮穩打,而不是冒險一搏。
不過皇甫極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太平道和大玄朝廷聯合起來的體量,其實並不遜於全真道和正一道,如果拉攏儒門失敗,儒門全麵倒向大玄皇帝,甚至秦李聯盟反而要更勝一籌。
齊玄素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占據了大義名分和道德高地,可是想要把這個優勢轉化為勝勢,還需要一個過程。真要打起來,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從實力對比上來說,齊玄素有一定的優勢,但遠沒到必勝的地步,仍舊存在戰敗的可能。
這個時候,西道門完全有能力改變兩邊的勝負天平。
西道門沒有選擇兩邊要價,而是堅定地站在了齊玄素這邊,這本身就是極大的誠意。這裡麵既有齊玄素的情分,也有五娘、天師的情分。
同時,皇甫極也提醒齊玄素,這件事不能慢慢談,必須儘快有個決斷。
對於秦李聯盟來說,齊玄素不僅占據了大義名分,還掌握了經濟的優勢。道門四大經濟支柱,分彆是:婆羅洲道府、嶺南道府、江南道府、齊州道府,有三個道府在齊玄素的手中,還有剛剛打通西域商路的西域道府和即將打通商路的蜀州道府。
這是齊玄素廢除太平錢莊的底氣所在。
打仗打到最後拚的就是錢糧。
如果兩邊互相拚經濟,北邊很可能會被經濟問題拖垮。
所以對於秦李聯盟來說,這場大戰拖不得,必須速戰速決,秦李聯盟如今隻是在舔舐傷口,整合內部,積蓄力量,短則半年,長則一年,就要主動發動進攻。
齊玄素的時間更緊迫,在對付北方大敵之前,還要先解決秦州地肺山的問題。
所以並非西道門逼宮齊玄素,而是形勢如此。
齊玄素也不得不考慮這個現實問題。
求穩還是求險?
最終齊玄素還是決定求險。
這其實是齊玄素一貫的風格。
齊玄素當初能一錘定音張月鹿,靠的便是驚天一躍。
後來齊玄素能得到清微真人、東華真人的賞識,也是靠著這種“冒進”,他在五行山敢於直麵遼王,在鳳麟洲麵對清微真人拒不讓步,在蘭大真人缺席時獨自對壘王教鶴和陳書華,乃至於七代大掌教飛升之後毅然前往玉京。
所以齊玄素一直被視作有魄力。
說來也是諷刺,魄力和魯莽其實是一線之隔。
就像周夢遙曾說過的,失敗了才是叛亂,成功了就是撥亂反正。
失敗了才是魯莽,成功了就是魄力。
其實不管成功還是失敗,男人是要有些魄力的。
一味謹小慎微本質上是在精神上被閹割了,這麼多人看好齊玄素,願意在齊玄素身上投注,齊玄素在激進和冒險上展現出來的魄力的確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