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先生被捕之後,郭翁波就有不詳的預感,雖然他不清楚江南道府內部的分歧,但他深知幽獄裡的手段,盧先生是撐不了多久的。
一旦盧先生招供,也許其他人不會暴露,可他是一定會暴露的。因為在謝三公子的布局中,盧先生隻是個傳令者,並非執行者,就拿宋懷義一夥來說,盧先生隻跟宋懷義打交道,其餘二十多個頭領與盧先生並無交集。
如此一來,盧先生被捕之後,暴露的就是謝三公子、宋懷義、郭翁波這幾個人,其他人還是安全的。
雖然盧先生曾對郭翁波說,他還負責黑衣人方麵的策反,但這話有一定的水分,實際上另有其他人負責黑衣人這條線,盧先生主要負責宋懷義這條線,這些人互不統屬,也沒有交集,均是單獨向謝知世彙報。
郭翁波畢竟不是謝知世的嫡係屬下,盧先生也不清楚另外幾條線的具體情況,可又要用黑衣人那邊的進展來安郭翁波的心,所以盧先生隻能這麼說。
說白了,盧先生口中的“我那邊”,應該是指“我們那邊”,即以謝知世為首的一群人。
想要將這些人連根拔起,謝知世是關鍵。
不過謝知世已經逃了。
小殷剛剛收到老周那邊共享的消息,謝知世逃往帝京,已經是秦權殊和程太淵的座上賓了。
小殷還是聰明的,隻是一般情況下不怎麼往正經地方用,她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意識到一點,謝知世肯定在江南留了一個替身。
從盧先生交代的情況來看,謝知世建立的這個策反體係,基本都是單線聯係,千條線一個眼,最終彙總到謝知世這一個點上。
謝知世走了,那麼這些線頭就成了群龍無首。謝知世舍得放棄他花費無數心血精力織就的大網嗎?
小殷覺得不能。
如果是遙控指揮,從帝京到金陵府,不僅相隔千裡,而且還有重重封鎖,不能說全無可能,隻能說很難。
雖然存在各種聯絡手段,但這些聯絡手段是可以被人從中截獲的,所以當初策劃“五行山定心猿”的時候,道門專門啟用了密語,需要二次翻譯。
如果要使用密語,那麼就有一個時效性的問題,不可能做到實時指揮,必然有滯後性。一般情況還好說,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比如盧先生被捕,反應不及時很容易滿盤皆輸。
若是隔空遙控真有那麼簡單,那麼將領也不必親自上前線了,直接在大後方遙控指揮就是。所以謝知世遙控指揮是行不通的。
綜上種種,小殷認為,謝知世會留下一個替身在江南代他指揮,這個替身就是新的“針眼”。
到了這個時候,小殷就要深刻理解大掌教的戰略方針了。
大掌教並不在乎一個謝家的死活,他要著眼全局,現在的主要任務不是追殺謝知世,而是保證道門大軍能夠順利進攻蘆州,所以小殷要做的就是將這張策反大網連根拔起,清除內部間諜。至於謝知世,跑了就跑了吧,一人之力還能左右天下大勢嗎?
這個新“針眼”既然能代替謝知世留在江南,肯定知道這些“線頭”的具體名單,隻要拿下“針眼”,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首要任務就是找到這個“針眼”的身份。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謝知世,會任用什麼人來擔此重任?
肯定是親信心腹,而不是隨便一個什麼人。
於是小殷又去見了蘇元載,請蘇元載幫忙提供一份有關謝知世的人際關係圖譜。
都說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蘇家正是謝家的敵人,對於蘇元載來說,這可太簡單了,很快便提供了一份詳細至極的資料。
此時蘇元載還不知道小殷已經“宮變”了張無暇,還以為小殷打算對整個謝家動手,需要一份名單對照著抓人,蘇元載自然是希望不漏走了一人,所以這份資料上不僅包括了謝家人,甚至囊括了一眾並不姓謝又與謝家關係密切之人,甚至是謝家幾個大管家的兒孫也在上麵,隻會有錯殺,絕對沒有遺漏。
小殷不由感歎這些人手段之狠,這是要滅儘滿門啊,關鍵這些老貨還不親自出頭,想要打著大掌教的旗號,打著道門的旗號,以道門的名義滅掉謝家。
這才把她給推了上來,畢竟她是小掌教,天然代表大掌教,她開了殺戒,世人就會以為是大掌教下的命令,是道門的決議。
日後說起來,他們吞了謝家,得了好處,還不沾因果,站在乾岸上,鞋底都沒濕,臟活罵名全讓小殷和道門承擔了。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公權力斬斷私仇”。
真是其心可誅,其心可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