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婆娘有點凶!
時間過得飛快,一晃又是半個月過去,眼下已是六月中旬。
這段日子以來,袁熙數次前往冀州,看望自己久病多日的父親袁紹,然而均吃了閉門羹,掃興而歸。
袁熙表麵裝作一事無知,可是他的心裡非常清楚。
因為通過他前世的記憶,他知道他的父親袁紹是撐不過這個月了。
那個具有曆史轉折意義的時刻,終將到來,是完全無法阻擋的!
然而,至於是何人下令封城,不讓他們進城拜見袁大將軍的?
不用經過大腦思考,單純通過腳指頭,都可以猜得到……
是何人?
才會具有如此的權勢?
那人,即使不是他的三弟袁尚。
也必然是他三弟身邊的兩位謀士,逢紀或者審配。
隻因逢紀、審配二人,一心隻想維護袁尚的“世子”地位,借助職位優勢,籠絡各種資源,打壓異己,以便袁尚日後能夠接替袁紹大將軍的位置。
這種伎倆,明眼人都看的明白!
另一方麵,他們得知遼東形勢趨穩,於是曾多次下令催促幽州,歸還先前派駐的五萬士卒。
對於此事!
多虧彆駕大人韓珩機智,借口鮮卑部落步度根和軻比能兩大勢力垂涎薊縣已久,近期以來虎視眈眈,蠢蠢欲動。
借此!
予以拖延應付,有待日後情形緩解,再予以歸還。
豈料!
沒過多久,冀州又再次派人來催,韓珩又拿沒有接到袁大將軍的親筆調令,予以拒絕。
最終,來使隻能作罷!
……
袁熙和田豐多次探討之後,認為隻有自己暫時離開薊縣,是最為妥當的解決辦法。
原因是,如果冀州方向,如若再有任何突發動作,幽州方麵不方便及時作出回複應對的,都可以托詞刺史大人不在薊縣,需要時日傳達予以拖延。
即使有戰事發生,薊縣城高牆厚,短期內都可以堅守不站。
所以,袁熙考慮再三,最終下了決心,那就是暫時離開薊縣,前往遼東。
臨走之前,他多次囑咐彆駕韓珩要悉心照顧烏桓王蹋頓的兩個幼子,要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這兩個孩子,不單單是烏桓王的兒子那麼簡單,他們還是雙方的人質,因為他們的存在,攸關遼東未來的安危!
……
這次,袁熙隻帶了田豐,王鐵錘二人,沒有令峭王蘇仆延跟隨。
因為蘇仆延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必須留下來訓練薊縣的兵卒。
截止到目前為止,薊縣全城已有45萬的步兵,2萬的弓箭手。雖說人數眾多,可戰力不說沒有吧,也幾乎趨於零。
隻因這些兵卒,他們雜亂無章。有的來自冀州,有的來自遼西,另少一部分是薊縣的兵卒。
其中的大多數兵卒都是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又加上接近一半的新兵,這樣臨時湊起的部隊,若不加以整合,予以高強度的特訓。
一旦有戰事的發生,如何應對複雜的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