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演習的戰機類型非常多,轟炸機,殲擊機,偵察機,電子戰戰機,預警機,參與的部隊也達數十支,航空、地導、雷達、電抗等兵機種參與。
另外,演習配屬給紅藍雙方的兵力,大部分沒有隸屬關係,而是從空軍抽調組成,這種演習,是對部隊訓練水平和實戰能力的一次檢驗,因為空防基地提升‘模塊’融合力成為當務之急。
近些年,通過紅劍演習,我軍的作戰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各種問題也被暴露了出來。
比如去年的紅劍演習中,第一個演習日,紅方空地力量配合,對某地麵目標發起攻擊。然而,結果卻不甚理想。突擊編組突防時,未能與掩護兵力形成合力,裝備效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為什麼戰術設計運用和任務規劃不到位?
為什麼協同不深入?
為什麼研判不精準?
出動兵力未知、進襲路線未知、作戰時間未知,攻與守的“平衡點”在何處?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演習,我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我軍的作戰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
從曆次演習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經驗戰果多的飛行員,都具備較好的態勢感知力和係統資源調動力;新型裝備因其體係融合度高,越來越占據優勢……
從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到單元與體係的最佳融合,這反映出新的作戰方式對各作戰單位的要求。
如何融入體係,發揮優勢,打造機動、靈活的“即插即用”型作戰模塊?答案是“大體係”嵌合“小體係”,先融入“小體係”,再並入“大體係”。
過了好幾秒,陳飛激動的情緒這才稍稍平複了一些,他連忙把身子朝前傾了傾,湊近楊梅一些,仿佛兩個人說的是悄悄話,是軍事機密,不能為外人道一般。
“細節?”陳飛說。
“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估計,基地領導都還蒙在鼓裡呢,他們也許都還不知道,我是聽我首都的朋友說的,總部剛剛開完會,確定了今年參加紅劍演習的範圍,我們紅印基地,非常幸運,被選中了!”
“部都參加?”陳飛問。
“應該不是部,應該隻是一部分。”楊梅說。
一部分?
陳飛的瞳孔縮了縮。
一部分的話,從理論上來說,404大隊也就不一定能參與了,這就要看上麵是怎麼要求的?
如果運氣不好,還真的有可能參加不了。
不過。
不過整個紅印基地,截至目前,作戰能力最強,最有實戰精神的,也就是404大隊了,而且404大隊有其特殊背景,如果大家都不能參加,那也就沒有誰有資格參加了。
但這種事也不能這麼絕對,誰知道上級是怎麼想的呢?
回過神後,陳飛抬起頭看著楊梅“我們必須要參加這個軍演!”
“我也是這麼想的!”
兩個人都打定了主意,一定要爭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