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飛行員!
385拖曳式主動雷達誘餌
陳飛的座艙裡,告警聲響個不停。
雷達告警器上,同時有幾個地方閃著令人心驚肉跳的警告標誌。
與此,預警機的聲音也傳了過來,通報了陳飛此刻所麵臨的危機。
此時,要說陳飛一點兒也不緊張,那是假的,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但他緊張而不慌亂,感覺到了危險而不至於亂了分寸。
他扭頭看了一眼身後正在對他緊追不舍的幾個導彈的航跡,很快,他收回了目光,壓杆,俯衝。
他之前一直占據的高度優勢在這一刹那全部轉化成了速度。
嗖!
戰鬥機就如一道流光一樣,電一般從空中劃過。
陳飛近乎垂直的俯衝。
這樣的俯衝能讓他獲得足夠多的速度,而且,近乎垂直的俯衝會讓導彈的能量迅速瓦解,另外,垂直俯衝也會讓導彈的尋的器對目標的搜索變得更加困難,因為垂直方向上,地麵雜波的乾擾非常大。
但垂直俯衝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過載太大,很多飛行員很快就會承受不住,最後導致機毀人亡。
但好在陳飛的扛荷能力是非常高的,他能承受得住。
陳飛開始俯衝時的高度雖然有八千米左右,但其實距離地麵的高度不過是三千米,因為下麵的山脈非常高,海拔高度五千米,所以老實說,陳飛能俯衝的距離也不算多,也就兩千多米,他總不可能俯衝到了距離地麵三四十米的地方才拉起來,那樣太危險了。
但他也不能在太高的地方拉起戰機,因為他的目的就是要用地麵來甩掉導彈,所以他的打算是,等到戰機距離地麵五百米的時候拉起,這樣的話,他改出的時候,戰機距離地麵可能也就兩一百米左右的距離,這一點距離對於導彈來說,幾乎是不可能躲得開的,他們一定會撞到地麵上。
陳飛俯衝到了距離地麵四百五十米的高度時,一下拉起操作杆,巨大的過載令得戰機發出了一種令人牙酸的聲音,似乎就要散架了,但還好,殲二零還是非常皮實的,戰鬥機並沒有出現什麼意外。
這個近乎九十度的轉折——垂直衝下來然後一下拉起水平改出——這個巨大的機動動作令得緊追陳飛的兩枚導彈無法完成機動,最後都摔在了地上,炸了。
但還有一枚,他是最後一個被發射的,所以距離陳飛比較遠,因此,在他距離地麵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時,發射他的飛行員就緊急發送了一段無線電,把他的飛行路線進行了更改,於是,他在空中強行扭了一下姿態,然後繼續朝陳飛射了過來。
陳飛看了一眼電子戰術威脅顯示器,上麵,那一枚導彈的雷達輻射信號越來越強了,所以,毫無疑問,這是一枚主動雷達製導的導彈,這應該是一枚中遠程空空導彈,這樣的導彈一般都是有兩次點火的機會的,不過現在這一枚導彈還處於第一階段,也就是依靠慣性飛行的階段,換句話說,他的發動機還沒有二次點火。
這個才是大威脅!
陳飛的眼睛微微眯了眯。
他一會兒看一眼外麵的地形,駕駛戰鬥機飛快逃竄,一會兒又掃一眼電子戰術威脅顯示器,小心的觀察著那一枚導彈。
很快,那一枚導彈二次點火了!
因為電子戰術威脅顯示器上,這一枚導彈的雷達輻射信號增加速率一下快了起來,呈加速度增加,而之前,這一枚導彈的輻射信號雖然越來越強,但增加幅度卻是越來越小的,這說明他的速度越來越慢,但現在,情況相反,信號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強。
陳飛之前就做好了準備,立即用戰鬥機自帶的電子乾擾設備對那一枚導彈的製導雷達進行了電子乾擾!
與此,他的雙手眼花繚亂的一番或點或按,一頓猛虎操作,刹那之後,一組箔條被放了出去,一組誘餌彈被拋了出去,隨後又是一組箔條和一組誘餌彈。
對這種能夠兩次點火的中遠程高級空空導彈,儘量不要心存用機動的動作把他甩掉的僥幸,想要躲避他,唯一的可能就是用誘餌彈把他儘快引爆了,或者是用電子乾擾!
但陳飛一通猛虎操作後,那一枚導彈卻沒有被引爆,而且也沒有被電子戰係統成功乾擾!
他隻是稍稍有那麼一刹那的迷茫,很快就清醒過來了,立即繼續對陳飛緊追不舍,而且距離越來越近了,速度也越來越快。
顯然,這不是一枚普通的中遠程空空導彈,他應該是敵人最為先進的類型。
此時,座艙裡的告警聲再次響起,而且越來越尖銳。
另外,陳飛心中那種令人窒息的恐怖感覺,也一下彌漫了全身。
必須使出最後的大殺器了!
不然就隻能彈射跳傘!
不過,在這麼高的地方跳傘,相當於在我國的青藏高原上跳傘,就算跳下去沒被摔死,隻怕也要被凍死,跳傘也不能在這兒跳,除非萬不得已。
陳飛決定使用拖曳式主動雷達誘餌(trad)。
拖曳誘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機上的牽引裝置拖曳著誘餌,使這個誘餌既脫離飛機,又與飛機有相同的運動特性,不會像箔條那樣很快就會被現代導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識彆出來。
載機釋放這種誘餌,等於形成一個虛擬的雙機編隊,通過機動讓拖曳誘餌這個“虛擬僚機”更靠近來襲導彈,並利用導引頭抓大放小的特性,抓住信號特征更強的誘餌,實現“丟車保帥”。
拖曳裝置其實跟航空武器試驗訓練領域的一位老朋友——航空拖靶非常相似,並不複雜;
如果隻是把靶標換成一個增大誘餌本身信號強度的角反射器,從技術上確實不難,但角反射器很難做到在多個角度上的“演真扮像”,容易被現代雷達導引頭識彆出來,特彆是麵對來襲的導彈時,一個不會放乾擾的“僚機”顯然欺騙性不足,除了拖累載機的機動性之外起不到太多作用。
所以現在一般說拖曳誘餌,指的都是自帶乾擾機的trad。其原理是通過載機與誘餌之間的拖曳線,將所需發射的乾擾信號傳遞過去(乾擾信號所需供電也由載機傳輸過去),誘餌上的發射機由此模擬出與載機類似並更強的、帶有乾擾條件的雷達信號特征,這樣trad就與同樣在釋放乾擾的載機共同組成一對“虛擬僚機”。
在國內外的各種實彈靶試中也發現,雖然目標與誘餌之間運動姿態的相對一致性,使得即使是采用脈衝多普勒原理的導引頭在遠距離上也難以識彆;但隨著導彈與目標誘餌距離接近,導彈和目標的連線與導彈和誘餌的連線之間的角度越來越大,一些速度分辨能力較高,探測範圍較大的(保證導彈誘餌均在“視場”內)的導引頭識彆出誘餌的概率明顯增加。
在實彈對抗中,另外一些仍保留指令製導技術的地空導彈係統則使用了另一套打法在雷達係統的性能不如先進型號的情況下,通過指令控製,讓導彈以跟蹤誘餌乾擾源模式、結合更改目標參數的前置法攻擊掛載trad的靶機。
其邏輯是既然無法讓導彈導引頭識彆出目標和誘餌,反正誘餌又不可能“拖”在飛機的前方,那麼根據現有trad的拖曳繩長度,以及目標誘餌相對陣地的航向,在使用前置法的同時加一個“提前量”,理論上確能提升毀傷概率。
陳飛現在用的就是這樣一種比較先進的拖曳式主動雷達誘餌。
他一通猛虎操作,那一枚導彈終於是轟隆一聲被引爆了,巨大的衝擊力令得陳飛的戰鬥機一陣顫抖,差一點還發生了側滑,幸好陳飛及時壓杆蹬舵,這才把飛機姿態進行了修正。
他雖然甩掉了後麵的追兵,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安全了,因為很快,預警機發來警告“老鷹,你前方三點鐘方向,七十公裡處,龍爾美山脈後,一個兩機編隊正在升空,推測他們會在那裡伏擊你,務必小心。”
陳飛的機載雷達雖然一直開著,但因為山脈的阻攔,那一個兩機編隊他根本看不見。
不過還好,他還有預警機的支援。
而且,越靠近基地,他們的預警機的預警能力也就越強,他就會越安全。
但想要安全返回基地,暫時還是不能奢望的,除非他能把前麵的這一仗打贏。
陳飛看了一眼油表。
媽的!
燃燒隻剩一半不到了,根本飛不到三江基地。
想了想,他用無線電道“天宮一號,我的燃油所剩不多了,你們得為我想一個辦法,要麼就近給我找一個機場備降,要麼你們派一架加油機給我!”
預警機的回答令陳飛心安了起來,預警機道“老鷹,你不用擔心燃油的問題,加油機已經在路上了,預計會在下一個導航點附近和你彙合,完畢!”
下一個導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