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林雪瑛:周郎愈發厲害了!_修仙:從提升靈根資質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武俠修真 > 修仙:從提升靈根資質開始 > 第363章 林雪瑛:周郎愈發厲害了!

第363章 林雪瑛:周郎愈發厲害了!(1 / 2)

談妥了一切之後,周尋住進了雲逸真人的洞府。

剛一進來,還有些不適,畢竟周尋本體可是呆習慣了湖底修煉室的,那裡可是三階極品,比這裡還要高一個檔次!

不過這已經是整條雲光山脈中,最好的地方了。

三階上品層次,若是激發了聚靈陣,可以短時間內達到三階極品層次。

同時也是胥國境內,除了周尋湖底修煉室之外,最好的地方。

大長老令在手、最頂級的洞府住著,可以說,如今的周尋,不是大長老,而勝似大長老了!

此時洞府之內除了周巡之外,還有林雪瑛也在這裡。

兩人自從上次分彆之後,足有數年未曾相見,此時再見,林雪瑛心頭頗為激動,腦子裡有無數的話,想要說給周尋聽。

對於她來說,是否執掌雲光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和周尋在一起。

他之所以決定接掌雲光宗,也是為了能夠在未來幫助到周尋。

可是如今看來,倒是自己想多了!

一直都不是不是她幫助周尋,而是周尋在幫助他。

就連這一次接受大長老令,林學瑛明顯能感覺到,周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幫她站台。

想到這裡林雪瑛不禁癡了,看著麵前的情郎,開口道:

“周郎,其實你可以不用為了我擔任這個長老的!”

聽此周尋心念一動,當即明白林學瑛心中所想。

他笑了笑,看著眼前嬌豔如花的女子,開口道。:

“你我之間的關係,幫你不就是幫我嗎,”

“不過我沒想到的是,金鴻道友等人竟有如此氣魄。竟敢將大長老令交付於我,他們就不擔心我就此侵占雲光宗嗎?”

林雪瑛聞言笑了,麵露傲然之意,

“還不是因為周郎你實力強勁,對於他們來說,如果周郎想要,他們就算不願意,難道就擋得住嗎?”

“既然如此,不如索性將大長老令送給你。”

“一來能免了自己尷尬,將自己置於周郎你的對麵,”

“二來又能拉攏你,”

“有了你的坐鎮,雲光宗說不定就此,變得更加繁榮。”

“哈哈哈,雪瑛此言有理!”

聊著聊著,兩人越靠越近,

周尋本體看著林雪瑛嘴角的反光,拉起的弧度微微上翹,就連空氣都是馨香的味道。

於是周尋靠了過去,側著的手指微彈,一股勁力將燭光撲滅!

久旱逢甘露,大雨下了一夜!

仿佛身在雲端!

翌日一早,林雪瑛躺在周尋的臂彎上,麵露滿足之色,隻是臉上尚未消散的幾許潮紅,見證了之前的一切。

“周郎,伱在這多住一會兒,可好!”

聞言,周尋點了點頭,如今外敵儘去,回去也是修煉。

索性留在這裡,正好查閱一番雲光宗典籍。

作為傳承久遠的大門派,定然有不少隱秘,說不定自己苦苦探尋東荒變故,就能在這裡找到線索。

雲光山脈,某座洞府,孫元確與幾位好友圍坐一起。

“孫兄,都傳說你跟忘川真人乃是舊識,此言可當真?”一位麵容清瘦的,顴骨有些凸出的中年男子開口詢問道。

聞言,孫元確哈哈一笑,點了點頭,指了指一旁的池少銘道:

“自然是真的,當年初見周前輩時,池兄也在的!”

池少銘,便是當年林雪瑛築基慶典時的那位年輕築基第二卷36章)。

池少銘聞言點了點頭,

“不錯,當年周前輩不過練氣修為,沒想到短短數十年,已經是結丹期前輩,更是能夠屠滅結丹後期的存在,”

“早知如此,當年怎麼著也該好好抱住這等大腿啊!”

說著,露出了無比的懊悔。

“既然如此,周前輩也如今擔任我雲光宗長老,正好在門內,你何不上門拜訪,走動一番!”

“這樣的後台,豈能不多多聯係!”

“是啊!”眾人紛紛點頭。

“可可周前輩何等身份,我哪敢輕易上門!”孫元確說道。

“此言差矣,我聽說越是大能修士,越是看重昔年舊友的,畢竟到了他們那等層次,壽元長久,”

“隨著時間流逝,舊友越來越少,自然越來越看重的!”清瘦中年分析道、

“是啊,不管如何,你前往拜見總是沒錯的!”池少銘也勸到。

“既然如此,那我便去了!”

“去吧!”

旋即在眾人羨慕的眼神中,孫元確離開了洞府,徑直前往周尋所在的雲光洞拜會。

與此同時,周尋正端坐於修煉室,旁邊擺滿了各色玉簡,都是他從藏書樓中取來的。

為的就是查看當年東荒發生的事情。

正當周尋看的聚精會神之時,門外飛進一道火光,懸在了禁製上空,卻是一枚傳音符。

見此,周尋手指微動,一道靈光打在了符籙之上。

緊接著一道熟悉的男聲響起:

“晚輩孫元確,特來拜見周前輩!”

“孫元確?”

原來是他,周尋微微一笑,極為高興。

當年,兩人也算得上好友,隻是如今他已經結丹,又執掌大長老令,孫元確還能否保持當年那種心態,卻是不得而知了。


最新小说: 當膽小鬼成了警局團寵後 白月光出國五年,歸來後殺瘋了 深情失控,他服軟低哄彆離婚 讓你收徒,沒讓你全收美女啊 從加點開始無限進化 生化末日之末世降臨 穿越武俠世界,我靠做夢升級 變成京圈大佬的貓後我成了頂流 綜影視:一攬芳華 乾隆四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