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文德傳!
“成仇?”聽到這句話,鮮於氏的嗓門兒便拉高了好幾度調兒,高軒雙眉,看著這個小甥女兒“兩個人,怎麼就成仇了?”
高氏也回憶著自己曾經見到過的那個少年“不對呀……我曾在先前宮宴上,見過這位柴公子。為人穩重又不失爽利,豁達包容。與你哥哥的性兒極為相似。兩個人隻有交好的理,怎麼就成了仇呢?”
長孫慈歎了口氣,搖一搖頭看著高氏“母親,彆人說哥哥性兒豁達包容便罷了。您難道還不知道那都是他裝出來的嘛!也不想一想,為了當年家裡一點舊事,他記恨了大娘那般久,甚至不惜與大娘分宗。這樣的人物,怎麼會是個包容的?”
“對,這話兒觀音婢說得對。輔機這孩子平日裡看著不與旁人記仇,那是因為他身邊的人是咱們。換了彆個,他卻未必是個心寬的——不過,我看那柴紹出身清貴,性子也是耿直的,並不是什麼會難為人的人物。怎麼就會兩人結仇了?”
長孫慈看了一眼母親,搖一搖頭“還不是因為我那大哥……”
聽到這句話,高氏立刻變了臉,沉默不言。
見到高氏這樣子,鮮於氏反而不知該說什麼是了——高家那攤子事兒……
她搖一搖頭“這麼說來,又是你那混帳大哥想提起將你嫁與漢王之事了?”(注此處的漢王,即楊廣同母五弟楊諒。)
“舅母也不必如此氣憤。他也隻是想著要替長孫一門謀個好前程而已。”長孫慈勸道。
高氏麵露淒然之色,搖一搖頭“是我害了你們……當年若是母親……”
“母親萬不可再提什麼不該嫁父親的話兒!”
長孫慈見高氏又要提起舊日傷心事,便正色道“雖然外公將母親嫁入長孫府,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可說到底,父親對母親百般偏寵疼愛。而且若非母親嫁與父親,又哪裡來的阿慈與兄長?
母親,無論父親當年是怎麼將您迎娶入門的,他對您,都是萬般愛寵。您對他,也是情深意重。此刻若再提當年之事言稱悔意,父親若泉下有知,豈非大為傷心?
再者當年失鞋之事本是天意。女兒雖也傷心大哥借此要脅咱們,卻也知道一切都是巧合。而且舅舅一力相助,將此事抹過。
母親何必再難過?”
高氏不再言語——沒錯,她對自己當年被迫嫁入長孫府中一事,一直耿耿於懷。
當時,她年方及笄又是皇室後裔,容貌出眾,才情雙絕,正是五姓望族中最難求的好女兒。而長孫晟卻已過而立之年,家中尚有一位侍妾安氏,是已故夫人叱乾氏的隨嫁丫頭。
雖然安氏出身不華,但容貌姣美,更勝高氏一分,所以內外都羨長孫晟嬌妾如斯必是恩愛非常……所以在所有人看來,兩人是根本不會也不該有交集的。
事情的起因,還是高氏的父親、長孫兄妹的外祖父高勱。他為長孫晟所下重聘,竟將自己許配與長孫晟做了續弦。
這樣的婚事,讓她幾乎無法在長孫一族中抬起頭來。也怨恨父親,甚至一度怨恨迎娶自己的丈夫長孫晟。
婚後,高氏才得知真相原來長孫晟早已對自己屬意已久,隻是自覺年長太多,配不得青春年少的高氏。又兼之沙場征戰長年在外,自知給不了她幸福。所以便從不曾妄想。
不過當長孫晟偶然得知,高氏之父高勱貪圖某個不肖子弟的彩禮,竟要將大好女兒嫁人為妾時,果斷出手,重聘高媒迎娶高氏入門為續——既然她注定不得幸福,那便讓他給她幸福。
但,那又如何?在外人眼中,高氏還是因為父親掛上了一個愛財的名頭。
哪怕娶她入門之後,長孫晟便專寵她一人,其他側室至死都未曾留歇一次……也一樣無法讓她在長孫一族中抬起頭來。
何況,他的這份愛寵,他對她的允諾,還害了她母子三人——那個自她進門後便再不得一絲一毫夫君垂愛的安氏,為了這份長孫晟的專寵,將她母子恨之入骨。在長孫府中時,她便籠絡了嫡出二子,給她們母子帶來了各種折磨,甚至三番五次,欲除去她們母子。
母子三人,在長孫府中活得戰戰兢兢。高氏到現在都記得,孩子們最喜歡的時刻,便是長孫晟回來的時刻——不光是因為想念父親,更是因為當父親回到府中時,就是她們母子三人可以放心安歇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