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文德傳!
“巧計?什麼巧計?”小內侍一臉茫然發問,卻見李世民揮了揮手道“此事回頭自有人與你說。你現在先回宮中,替我辦件事……”
李世民將口附於他耳邊,細細嘀咕一陣,就見那小內侍立刻點頭不斷,接著掀簾下車。
看著他離開,扶英這才轉頭向著李世民道“公子,那雙鞋,不是小娘子讓您做了給花蕊的麼?”
“原本是的……不過她倒是給它找了個更好的用處。”李世民勾唇一笑,放下簾子,低聲道“先回府再說。”
扶英應聲,敲了下車廂廂壁,外麵立刻傳來馬夫斥喝馬兒的聲音。
…………
片刻後,青漆馬車剛剛駛入唐國公府的二門,李世民與扶英便從大門中跳出,快步向著不遠處的西市走去。
兩人剛轉過裡弄角,扶英就覺得餘光中黑影一閃,挑了挑眉,緊趕幾步跟上自家公子後,低聲道“走了。”
李世民點一點頭,卻依舊一言不發,隻是埋頭帶著扶英繼續快步向前,直走到了禦道邊,才放緩腳步,慢聲道“這才是真的走了……”
扶英聞言,臉上一紅,暗叫慚愧“扶英辦事不周,還請公子勿怪。”
李世民慢悠悠地放緩腳步,邊看著夾道盛開的花朵,邊低低道“你才多大呀……又不似你大哥那般,身處軍營,曆經鍛煉……這樣的事情,能做到查覺第二重的暗探,已是不易了……”
“那……依公子之見,我大哥能察得幾重暗探?”扶英想想那些在宮門口被自己甩掉的人,還有國公府外被甩掉的人,再想想自己那個總是一臉木訥訥的大哥持華,不由發問。
李世民勾唇,停步,負手身後,轉頭對著他一樂“比你好,但也隻多了一重……要是遇到個五重六重的,他便也完蛋大吉。”
扶英抿抿嘴,臉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是偷樂。
李世民看看他,似笑非笑,轉身抬步,繼續在一片熱鬨非凡的車馬聲中,閒庭信步般地前行“這些人行動之間,有虎踞龍行之態,並非普通的暗探。”
“軍中探人?”扶英立刻省悟,卻又皺眉“不過竟然使得起軍探……這幕後主使,可真是手眼通天。”
李世民瞥他一眼,語氣涼涼道“倒也未必呀……如今世風日下,軍中也頗有些為幾貫大錢,就能出賣一身本事的人——唉!扶英,你說我要是找幾個這樣的人,給你當個老師如何?”
扶英卻立時炸了毛“可彆!公子!這種人行事如此失紀,日後一旦被人發現,必是軍法處置!扶英還想著找機會入軍營鍛煉呢!若是被人察覺我與這等人有聯係,那還得了?不去半條命,也是差不多了!更彆提想入營的事了!”
李世民以指尖搔搔鼻側臉頰,卻緩緩道“也未必呀……若是尋了父親培訓的那些人的話……你這塊材料,倒也是很可以鍛煉一下的哪!”
扶英錯愕“主公也……”
“皇帝為了造運河,本就勞民傷財,使得國庫空虛。如今又對父親等人多般猜忌,戶、兵兩部又都是他在太子時便埋下的親信,隻聽從於他,所以對父親與諸將處處轄製……若非如此,父親又何必出此下策,以軍中能士,訓練外人來聚財籌資?”
李世民將聲音壓得極低“而且,這樣也未必就是壞事……”
他言止於此,扶英卻是一點就通“沒錯。財仕兼得……主公英明!”
“他不在這兒!你這馬屁,可彆拍到我這馬犢子身上了!”李世民哈哈一樂。
扶英一笑,也不說話,好一會兒才又轉回到剛剛的話題上“那……這些跟著咱們的人,會不會就是……”
“不會。”李世民斷然搖頭“這兩日宮中彩繡院出了那麼多的事,皇帝隻怕也沒那個精力派自己身邊的人出來,隻為盯著咱們唐國公府一家——隻怕這些人,是彆的來處。”
“段達?還是王世充?”
“他們雖也手握精兵,但這等手筆,卻非得可動龍虎兵符的人,才能使得出來——多半,是宇文家的人。”
“宇文化及?”
“也未必是他。”李世民第三度搖頭“那可是連楊素、連我父親,甚至是皇帝都要忌憚的人物。他行事,不會這般露頭露尾……”
“那就是宇文老二了。”扶英點點頭,歎道“宇文家三兄弟中,化及城府極深、輕易不發,士及行事魯莽、不擅計謀,唯有智及……”
李世民也認同地點一點頭“唯有他了。隻是不知道他這次來,是衝咱們來的,還是衝著父親和大哥他們來的。”
扶英想了片刻,搖一搖頭“不該是對著咱們的罷?他們所求,多半是大事。我看,還是衝著主公與大公子來的。要不要回府裡通報一聲?”
李世民卻搖頭停步,指著旁邊一座茶坊道“何必特意回府?這裡也一樣的。”
扶英看著茶坊,也是眼前一亮——原來,李世民指的地方,正是唐國公府的產業。
主仆二人快步進坊,便有茶博士急步而出,搭手闔禮之後,引著二人入了上房雅座。
與唐國公府其他產業一樣,這處茶坊,也是竇夫人一力主持。所以這雅座布置得也很是彆有意趣——
八角四方的竹製水軒,被兩座石塔支在坊中水麵之上,遠觀如水麵淩起一隻青鳥,清靈可人。
四方掛著的銅鈴垂在八角,壓住四麵月色垂紗,迎風叮呤作響。
引了主仆二人進得水軒中後,茶博士便請了客單後,添水置爐,先燒上一壺好水,這才匆匆離軒,去準備茶湯一應用物。
李世民轉頭,看著取了竹水筒,汲水洗茶具的扶英道“那雙鞋,是阿慈跟我說過的——她本便是要給那個喚作珠兒的宮娘。”
扶英一怔,卻見李世民緩緩道“阿慈聽宮中人說,這個珠兒最愛的便是有明珠綴飾的物品。甚至還曾因一件繡了珠片的裙子有逾製之嫌,而被皇後杖刑二十。其後卻依舊不曾停下過對明珠的喜愛——尤其是鞋麵,但有片珠為飾,她就日日不肯離腳的。”
李世民起身,負手遠眺水麵,輕聲道“宮中的宮門,依製都需隨門檻而定。後宮之中因宮中妃嬪宮裝累繁之故,宮室多半門檻極低,甚至不見門檻。所以隻要從門縫下看去,便可得見鞋尖……這對如今身在宮中,行走不易的阿慈而言,實在是方便——隻要有這麼一雙綴著明珠的鞋尖,哪怕是深夜,她也能立時斷出,門外是否有人了……”
扶英一臉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