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重巡洋艦,比“江河”級也差不了多少。另外。美國海軍還在大批量的建造更廉價的,而且建造周期更短地輕巡洋艦,這些輕巡洋艦都統,一采用了127毫米高平炮為主炮,並且全麵加強了防空火力,充當輔助防空戰艦。可問題是。不管是重巡,還是輕巡,在根本上是無法替代如同“李靖”級,或者是“瑞獸”級,或者是戰列艦這種有數百門高射炮的主力防空戰艦的。
當時,唐帝國海軍中,航母與防空戰艦的比例是一比二,如果將重巡洋艦也算進去的話,接近一比六。而在一般的情況下,一艘航母周圍至少會有四艘防空戰艦。另外還有數艘防空火力也不太弱小的驅逐艦。
實戰也證明了這一點,要突擊唐帝國艦隊的航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美軍轟炸機的突防率竟然不到兩成!也就是說。一百架轟炸機,能夠突破艦隊防空,到達航母上空投彈地不會超過20架!而同期,唐帝國轟炸機對美國艦隊的突防率高達四成。是美軍的兩倍!彆小看多出的這一倍,這就意味著美國航母的生存率降低了一半,其戰損率自然要高得多了!
針對這一情況,美國海軍已經在想辦法解決問題了。實際上,“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就是一種不錯的防空戰艦,另外“依阿華”級戰列艦的防空火力也極為強悍。這些,都在實戰中得到了證實。在“珊瑚海大海戰”與“內克島海戰”(上一次海戰地稱呼)中,“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的表現非常突出,給唐帝國的轟炸機構成了不小的威脅。可關鍵問題是,這兩種戰艦在最初的時候都不是針對防空作戰而設計的,而且都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成本過於高昂,根本就無法大批量采購!
美國是咬著牙購買了六艘“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的,而這六艘巡洋艦的費用足夠建造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或者是八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了。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海軍沒有再次訂購“阿拉斯加”級巡洋艦,成本太貴了,貴得連美國人都無法承受。而當時,美國海軍新建造的第二批“依阿華”級戰列艦還沒有服役,而且戰列艦的成本更貴。”巴爾迪摩”級重巡洋艦又難以搭檔起艦隊防空的主力。無奈之下,美國海軍隻能尋求新的防空戰艦,一種更便宜的,防空力量強大的,而且完全為防空作戰而存在的新型戰艦。
新戰艦的初始設計工作在24年中期就開始了,當時“阿拉斯加”級的設計工作還沒有完成了,而美國海軍在當時就認識到了“阿拉斯加”
級這種“半戰列艦”是不可能成為主力的,所以就提出了新的設計要求。
到24年底,新戰艦的設計基本上結束,而當時美國海軍已經認識到了艦隊防空的重要性,對新戰艦的使用進行了重新定位,並且責成造船廠重新設計。而具體的設計工作到25年中期才結束。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縮小版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新戰艦的標準排水量縮小到了16550噸,長度縮短到了195米,並且采用了寬艦體結構,以提高戰艦的穩定性。在“阿拉斯加”級上采用的一些沒有多大作用的武備都被取消了,比如主炮口徑縮小到了203毫米,大量采用127毫米副炮,並且新增了76毫米高射炮(美國海軍最新型號的高射炮,性能與帝國海軍的80毫米高射炮接近)。另外,“阿拉斯加”級上昂貴的艦隊指揮係統被撤消,這降低了戰艦的造價。
說白了,這是一種類似於“李靖”級的專用防空巡洋艦,而且其防空能力與“李靖”級相當接近。25年8月份,第一批該級戰艦正式開工建造,預計將在26年中期,或者是年底的時候服役,根本不可能在26年初服役。也就是說,美國海軍要到26年中期以後才擁有專用防空巡洋艦。
這也算是美軍在戰場上用血換來的教訓吧,或者說是美軍正在模仿唐帝國海軍,按照唐帝國海軍的方式,大批量建造防空能力不比快速戰列艦差,而且速度完全能夠跟上艦隊航母的專用防空巡洋艦,以此來增強航母抵抗空中打擊的能力。這也是戰爭中的一條血的教訓,在戰前,沒有任何人認識到,航母需要專用防空巡洋艦來保護,大部分國家都認為應該是航母去保護戰列艦,而現在,唐帝國與美國都很清楚,應該得到保護的是航母,而不是戰列艦!
從這些情報中也能夠明顯地看出,美國人並沒有放棄努力,沒有放棄向勝利前進的努力。在這場傾全國之力進行的戰爭中,美國人所體現出來的韌性也是值得敬佩的,這與其民族的特性也有很大的關係。
美國實際上沒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民族,甚至可以說不是一個真正的民族國家。這是一個新生的國家,這也注定美國是一個開拓型的,富有進取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冒險精神的國家。在美國短暫的曆史中,其國土麵積擴大了20倍以上,人口增加了50倍以上,國力增強了100倍以上。這些,都是美國人的開拓精神,冒險精神,以及創新精神的直接體現。在在戰場上,這就是美軍能夠堅持下去的根本原因。
談仁皓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從美國的表現來看,隻能證明一點,那就是,戰爭還遠沒有到說結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