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鼐鼎沒有被美軍航母上密集的高射炮給嚇住,反正以往的“埃塞克斯”級航母上的高射炮數量也不少。更重要的是,“珊瑚海”號地飛行甲板的麵積是“埃塞克斯”級的近兩倍,也就是說,其中彈概率增加了一倍,投下的炸彈更容易命中了!這對轟炸機飛行員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事。
在第一批投下的四枚航空炸彈中,有三枚直接命中了航母的飛行甲板。可張鼐鼎很快就發現,美軍航母采用了與“島”級一樣的裝甲飛行甲板,而且機庫的主甲板也是裝甲甲板,抵抗航空炸彈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三枚炸彈都隻勉強穿透了飛行甲板,然後在機庫內爆炸,而沒有再繼續穿透主甲板,進入艦體內部爆炸。很明顯,這種打擊是不足以炸沉航母地。
後麵的轟炸機也迅速的跟了上來,按照既定的轟炸方式發動了攻擊。第二批進入的8架俯衝轟炸機投中了5枚炸彈,“珊瑚海”號上燃起了衝天大火。並且很快就被烈焰給包裹住了。同時在海麵上逼近的12架魚雷轟炸機投中了至少5條魚雷。張鼐鼎判斷出了其中四次爆炸。命中點都在航母的右舷。
中雷後,航母的速度陡然降低,當彌漫在航母上空的硝煙散去的時候。張鼐鼎才看到,“珊瑚海”號正在向右傾斜,而且因為乾舷過低,在橫傾角度達到25度左右的時候,外飄的升降機就將與海麵接觸,同時導致海水灌入航母內部。
第三批轟炸機也迅速的投下了炸彈,12架轟炸機有10架投彈成功,其中5枚炸彈再次命中了這艘短命的航母。當時張鼐鼎已經駕駛轟炸機離開了美艦隊上空,在外圍負責指揮其他機群發動攻擊。當他看到仍然漂浮在海麵上的“珊瑚海”號航母的時候,他也有點吃驚了。如果是“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話。在遭到了12枚炸彈,5條魚雷的打擊之後,不是迅速沉沒,就是因為彈藥庫爆炸斷成幾截,而“珊瑚海”號仍然堅強的漂浮在海麵上。
同樣的,幾乎同時遭到攻擊的“中途島”號與“羅斯福”號航母也都頑強的漂浮在海麵上。在第二特混艦隊的轟炸機全部投下炸彈與魚雷的時候,“中途島”號已經挨了11枚炸彈與6條魚雷,“羅斯福”號也挨了8枚炸彈與7條魚雷。按理說,這三艘航母都徹底完蛋了。可是卻沒有一艘開始下沉,也沒有一艘航母立即發生大爆炸,隻是出現了嚴重的橫傾。
接著到達的第七特混艦隊的轟炸機群已經開始攻擊第23特混艦隊裡的三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張鼐鼎立即呼叫最後到達的第八特混艦隊的轟炸機群繼續攻擊第22特混艦隊裡的那三艘大型航母。
這次,張鼐鼎重點引導了魚雷轟炸機,他已經發現,航空炸彈對“中途島”級航母的威脅不是很大,相反,魚雷的威脅要大得多,特彆是集中攻擊航母的一側,導致航母嚴重進水,最終翻覆是擊沉航母最有效的辦法。第八特混艦隊出動的那些帶著魚雷的“獵鷹”分成了三個小隊,在俯衝轟炸機的掩護下發動了最後的衝擊。
轟炸行動在四點半左右結束,當時“珊瑚海”號已經被11條魚雷命中,而且全部在右舷。“中途島”號與“羅斯福”號的情況也差不多。到攻擊結束的時候,“珊瑚海”號的右傾角度已經超過了20度,右側兩部升降機距離海麵不到兩米,半封閉式機庫的甲板距離海麵也隻有一米多一點了。而且航母已經沒有辦法控製右傾,直到這個時候,張鼐鼎才相信,這艘航母肯定完蛋了。
三艘“中途島”級航母就隻參加過這麼一次戰鬥,因此後來的實戰資料相當少。很多對“中途島”級航母作戰性能的分析都隻能以這次戰鬥為基礎。
毫無疑問,“中途島”級航母在采用了裝甲飛行甲板,以及裝甲主甲板的雙重水平裝甲防禦之後,其抵抗航空穿甲彈的能力提高了很多。這與“蒙大拿”級戰列艦才用的雙層水平裝甲甲板的設計有點類似。而當時美軍最重視的就是航母抵抗航空穿甲彈的能力,“中途島”級航母在這方麵的設計是合格的。可問題是,增加的水平裝甲導致航母上部結構重量嚴重超標,而帶來的後果就是重心過高,航母的穩定性極差。而為了降低重心,設計師不得不降低了航母的乾舷高度,這就導致航母抗傾覆能力被嚴重削弱。就算“中途島”級航母上設計了數密寬的防魚雷隔艙,可仍然無法應付魚雷的攻擊,很容易在遭到魚雷攻擊之後,因為某一側進水嚴重而導致航母翻覆。
實際上,當時“珊瑚海”號與“中途島”號都是因為進水嚴重最後翻覆沉沒的。隻有“羅斯福”號是因為彈藥庫爆炸而沉沒的。“中途島”級航母負責的內部結構也是一大問題,當時“羅斯福”號就是因為損管人員無法及時趕到火災現場,結果火勢迅速的失去了控製,引爆了彈藥庫,最終炸毀了航母。
當然,在猛烈的轟炸下,比航母結實得多的戰列艦都逃不脫被炸沉的命運,就更彆說脆弱的航母了。而“中途島”級航母在設計上存在的很多嚴重缺陷也成為了後來唐帝國海軍設計航母時的重要借鑒經驗。至於這三艘航母,也隻是在曆史上留下了短短的一筆,而且屬於大戰期間最短命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