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
聶人鳳在講談仁皓與廖鴻鵬兩人擬定的海軍裝備展報告遞交給薛希嶽相的同時還交上了一份海軍改組計劃書。這份計劃書是由聶人鳳親手製訂的而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全麵改組帝國海軍的編製!
從薩季亭元帥開始帝國海軍改組的消息就傳了出來。不過薩季亭還沒有來得及實施海軍改組計劃就黯然離開了。薑邦國在任期間重點全放在了反擊作戰上根本就沒有過問海軍改組的事情。現在聶人鳳上任而他先搞的就是海軍的全麵改組將反擊計劃放到了一邊去。顯然聶人鳳元帥的態度更穩重而且更重視基礎性的工作這才是帝國海軍的希望所在。
聶人鳳提出的海軍改組計劃非常全麵大到海軍司令部的編製小到普通官兵的安排各方麵幾乎都照顧到了。也許隻有聶人鳳才能夠提出這樣的改組計劃來因為他比任何一個人都了解帝國海軍了解海軍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知道該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這還得算上聶人鳳在海軍中的地位與人氣沒有他的影響力那麼他提出的海軍改組計劃也就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下放作戰大權是改組計劃的核心內容。在帝國海軍現行的體製中艦隊以及各地方基地的控製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海軍司令部手裡的。這是帝國海軍從一戰中沿用下來的一套製度而當初製定這一套製度的目的是要集中海軍的所有力量來反擊敵人。這套製度讓帝國在一戰後期獲得了數次有決定性意義的海戰勝利從而讓帝國避免了戰敗的結局。不過現在這套製度顯然不太適合快節奏的戰爭方式了。
在聶人鳳提出的計劃中將帝國海軍所活動的海域劃分成了四個片區分彆是西太平洋戰區太平洋戰區印度洋戰區以及南大西洋戰區。而且今後還可以根據海軍活動範圍的擴大適當的增加新的戰區。
在各個戰區中將設置一名戰區司令官而戰區司令官將負責該戰區內所有海軍艦隊海軍6戰隊以及海軍基地的活動與作戰行動具有決定戰區內作戰行動的大權並且隻需要向海軍司令部彙報作戰計劃而不需要由海軍司令部來下達作戰計劃。這實際上就是把原本屬於海軍司令部的部分大權直接下放到了戰區司令官的手裡戰區司令官可以根據所在戰區的實際情況來調動戰區內的艦隊基地部隊等等作戰力量遂行作戰行動並且完成作戰計劃。
在各個戰區中都編製了一支主力艦隊以及數支巡防艦隊。而艦隊名稱則與戰區名稱相同。比如西太平洋戰區所屬的艦隊就為西太平洋艦隊。各艦隊設置艦隊司令官一名(在戰爭初期艦隊司令官與戰區司令官基本上是由同一人擔任)具體負責艦隊作戰行動具有實際的艦隊指揮大權。而艦隊司令官將直接向海軍參謀部直接負責。
另外各戰區下設各基地司令部基地司令部設基地司令一名這些基地司令直接向戰區司令負責而不需要向海軍司令部負責。戰區司令可以在戰區權限範圍之內安排基地司令官也就是說戰區司令官具備了部分人事大權。
同時聶人鳳還對海軍司令部的結構做了調整。海軍參謀部得以保留不過其主要任務是協調各戰區的作戰行動以及配合行動另外負責協調各艦隊的行動。因為各戰區的艦隊並不固定比如某艦隊在西太平洋戰區執行作戰任務即為西太平洋艦隊如果後來前往印度洋執行任務則為印度洋艦隊(這是在戰爭中期單獨設置戰區司令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海軍參謀部的主要職責就是協調各艦隊的行動。
海軍司令部還另外設置戰略處。戰略處的主要工作就是製訂海軍的戰略計劃以讓各戰區司令部艦隊配合完成戰略計劃。設置情報處主要負責處理情報並且直接向各戰區司令部艦隊情報支援。後勤部降級為後勤處負責為海軍籌備戰爭物資並且為各戰區艦隊調配戰爭物資。人事部降級為人事處主要負責新兵新軍官的安置與分配工作。裝備展處主要負責監督海軍艦艇戰機以及彈藥等等裝備的製造與研製工作。
可以說聶人鳳完全是按照戰時體製對海軍進行了一次全麵改組。新的海軍體係的任務就是將海軍的戰鬥力都揮出來戰勝敵人並且取得最後的勝利。而這其中最大的亮點還是新的艦隊編製體係。
新的艦隊編製中已經直接取消了以戰列艦等主力戰艦為核心的體製艦隊的基本組成是各類型的編隊比如航母編隊戰列艦編隊巡洋艦編隊驅逐艦編隊等。而艦隊司令官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從這些編隊中挑選某些編隊或者是某些戰艦組成特混艦隊然後以特混艦隊的方式執行作戰行動。比如西太平洋艦隊可以編製第一特混艦隊而在第一特混艦隊中可以出現航母編隊戰列艦編隊巡洋艦編隊驅逐艦編隊等。而特混艦隊的指揮大權直接由艦隊司令官掌握或者是由艦隊司令官任命其他人員為特混艦隊司令官由其指揮特混艦隊執行作戰任務。
在這個新的艦隊指揮體係中艦隊司令官的權限在某些方麵得到了加強不過在某些方麵也被削弱了。而為了平衡權力艦隊司令官仍然是中將特混艦隊司令官是少將或者準將而各編隊司令官為準將。新的艦隊編製體係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各艦隊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靈活配置艦隊的戰鬥力以期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這要比之前的舊式艦隊體係先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