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一很是認真地道“就是要冒險,不冒險如何承載天下人的期望”
張靜一的理念和這個時代的道德和理念顯然是格格不入的。
什麼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什麼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些玩意,統統都是扯淡,這簡直就是開玩笑,你有多大的權力,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和後果。
魏忠賢道“何不”
“夠了”天啟皇帝見二人爭得麵紅耳赤,便不耐煩起來。
天啟皇帝倒是乾脆利落,斬釘截鐵地道“朕為統帥,張靜一為副帥,而今朕欲一改祖宗之法,也是該前往孝陵,祭祀太祖高皇帝,一訴衷腸了”
緊接著,就是各種進兵的細節問題,如何做到快速,如何掩人耳目
數日之後,天啟皇帝下旨,東林軍南下,囤鎮江。
消息一傳出,天下震動。
這擺明著是直接威脅江南,而且新招募了大量生員的東林軍,如今已擴編至了一萬五千人。
一麵下旨刑部尚書徹查,一麵派兵囤在了江北,意圖已十分明顯了。
當然大軍沒有這麼快進發。
東林軍隻是慢吞吞的收拾行囊,做好了出發的準備。
真正的意圖,卻依舊還是保密。
一支五千人的人馬,經過了張靜一精挑細選,最終抽調了出來。
這五千人,老兵就有近兩千人。
其他的三千生員,也多是新兵訓練之後,表現不錯的生員。
緊接著,無數的給養,直接在天津裝船。
就在東林軍出發,開始自陸路朝鎮江進發的時候。
這五千人馬,也已在天津衛登上了艦船,張三幾乎抽調了所有可以抽調的海船,負責運輸。
在一個安寧的傍晚,天啟皇帝出宮,由張靜一護著,連夜趕至天津衛。
而宮中似乎一如既往的平靜。
在拂曉時分,天啟皇帝登上了艦船上,隨即大船揚帆進發。
京城裡對於陛下這一意孤行的舉行,自然是引發了軒然大波。
事實上陛下出巡,大家還蒙在鼓裡。
隻是東林軍進駐鎮江的舉動,卻還是嚇了大家一跳。
這不是擺明著,預備要平叛了嗎
可陛下托病,隱在宮中不出,百官尋不到天啟皇帝,無計可施下,也隻能自己鬨騰。
而另一邊就在京城裡議論沸騰,數不清的書信,送往江南的時候。
一艘艘的艦船已經開始出現了鬆江府。
鬆江府這裡,也即是後世大名鼎鼎的上海。
當然,這上海在如今也隻是一處小小的縣城。
此處駐紮了備倭衛的一個小衛所。
當無數的艦船抵達,此處的碼頭,根本無法停泊這樣的艦船。
於是一艘艘的登陸艦從大船上放下。
先鋒的一支人馬直接抵達了海岸。
備倭衛的鬆江百戶所都看呆了。
本地的百戶率先帶著人迎頭要交涉。
人還未靠近,對方的人就已抽出了刀,一把刀橫在了這百戶的脖子上。
便聽一個聲音厲聲道“欽差在此,跪下說話”
百戶雖然不認得什麼欽差,但是卻是認得刀的。
於是毫不猶豫的跪下“饒命”
。
咳嗽有點嚴重,睡覺的時候被咳醒了好幾次,白天精神萎靡,老虎會儘力更新,病好轉了就立即恢複更新。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