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雇人隻給一兩,那也比普通的針線活兒賺錢多了。
田青安想來想去,還是不願意把機會讓給外麵的繡娘,除非有要求繡花的,這個她們村裡的姑娘不咋會。
她決定等天晴了,先用定金在喬莊買下一塊兒地,再租上一個大院子,明天就把村裡的小姐妹們接過來,到時候集中住在大院子裡做活兒,剛好沙發也能先放在倉庫裡。
喬莊倉庫特彆多,很多商人在進京前都會把貨物先寄放在喬莊,等談攏了生意,才帶人去喬莊看貨,拿貨,幾乎不用送進京城來,能節省很多費用。
她完全可以參照這個模式來。
而且她有個更大的優點就是,下田村距離京城同樣不遠,彆看冬天要走一天多,其實夏天坐馬車大半天就到了,跑馬的話估摸著兩個時辰的路。
下田村附近環境其實非常適合家具作坊,喬莊既可以當個中轉站,也可以嘗試著建成一個大型的家具展覽中心,畢竟距離京城就一個時辰的馬車車程,京城要買家具的,完全可以抽出一天到半天的時間,快速趕個來回。
當然,現在說這些有點兒早,還是先把五百個沙發賣出去再說吧,就這,她就能拿到五萬兩銀子,再加上五百個輪椅……她的初始定價是三十兩,如果需要像沙發那樣,增加固定的軟墊之類的,會有一個幾個區間變化……最低八萬起步,八萬兩銀票的話,應該夠在喬莊折騰的了,所以,加油,全部賣出去!
深吸一口氣,田青安衝對麵的意味貴女揚起笑臉。
等到下午四點多的時候,看老爹老媽還有梁子和元宵應對的非常不錯,至於記錄,就交給老媽了,她是所有人中間最有文化的。
田青安則跟村長叔帶上一隻輪椅,拉上牛車,去了太醫院。
輪椅,她希望通過太醫院來賣。
或者太醫院全部收購了。
這個朝代的太醫院還是不錯的,太醫們除了在皇宮輪值之外,還有一個下轄的太醫所,就在太醫院北牆一米高處開了道小窗口,小窗口大約半米高,每天都會有一個太醫在這裡坐診,在圍牆外伸出手,太醫剛剛好能看到病人的麵貌,也能給把脈。
一個人一次隻要五文錢,哪怕在附近的村子也找不到這麼便宜的,所以,每天天一亮,就有很多人過來排隊看病。
隻有先來後到,不允許插隊,自從有這個小窗口以來,深受百姓的歡迎。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惠民藥局,開在南牆口,跟北牆口一樣,一個小窗口,不過不是看病的,是專門拿藥的,幾乎都是成本價,不賺一分錢的那種,口碑也同樣很好。
在北牆開了方子,到南牆拿藥,十分方便。
而太醫院的東門,才是真正的太醫們行走的大門。
出於對太醫們的尊重和感激,沒有人回來東牆這邊打擾。
相比堪稱熱鬨的北牆和南牆,東牆這裡安靜像是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