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豫章屯田,正好用上此物,我已經找過木匠了,準備打造此翻車,我敢擔保,隻要河水不乾枯,田地就不會乾枯。若是河水也乾枯了,那我亦沒辦法了。”
劉敬聽完崔質的話,心中震驚無比,此刻他深深地感受到崔質之才,非常人能及。當初他把崔質弄到豫章來,很可能是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情之一。
“元樸,屯田之事如此複雜,你卻信手拈來,看來我是用對了人。”
“太守才智卓絕,能為太守效力,我亦倍感榮幸!”
“元樸,我有一事相求?”
“太守請說!”
劉敬把劉偉拉過來:“此乃我弟弟劉卓,三弟,向元樸先生行禮。”
劉卓不知劉敬的意思,但他聽劉敬的話,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拜見元樸先生。”
“太守你這是?”
“我這弟弟一直跟著子伯讀書,倒也用心,隻是,我希望他能多學些實際的東西,而非讀死書,我想讓元樸帶著他,接觸一些百姓,學習農事。書上的知識,當學以致用!”
“這……”劉敬顯然想讓他給劉卓當老師,對於崔質而言,這是個累贅。
“元樸不必天天帶著他,隻需每隔幾天,就帶他來一趟,傳授其農事知識,我漢室之人,當以百姓為本,我希望三弟能熟知百姓之事,而非高高在上。”
劉卓年紀心裡不是很樂意,但他一向對劉敬言聽計從,他連忙向崔質行禮:“還望先生同意,我必聽先生的話,不會打擾先生。”
“好吧!”崔質聽到劉敬說到這份上了,知道自己不同意也不行,於是他就同意了。
……
回來後,劉敬趕緊把步騭找過來。
“子山,咱們賣紙賺的錢,今春你要拿去購入糧食。”
“購買糧食?太守,咱們南昌糧倉的糧食都滿了,為何還要購買糧食?莫非太守擔心孫策來犯,糟蹋糧食?”
“非也,我看今年氣候有些反常,擔心出現災情,故須提前防範。”
“太守如何得知今年會有災情?且現在已是一月,若此時購入糧食,糧價可不低。”
糧食收於五六月份,如今已過了半年多,市麵上的糧食慢慢短缺,價格會越來越高。須知劉敬現在下令買糧,真正把糧買回來,則是二月到三月份的事情了。
戰亂時期,糧食短缺,在新糧上來之前,價格必定會走高。新糧上來後,又有舊糧賣不掉,價格才會下跌。
“不,子山,若是有了災情,夏秋之季顆粒無顆,恐怕價格會更高,這次你聽我的,到荊州購入糧食,先買個二十萬石左右!”
“買這麼多?恐怕咱們錢未必會夠?”
“怎麼?賣紙的錢花完了?”
“太守,豫章唯有靠賣紙盈利,茶、蚊香等產業尚未推廣,所賺的錢不多。這紙確實盈利不少,但太守又要打造兵器、建造船廠,如今還要大量購糧,這錢自然就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