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陳浩,早就聽說過你的名號,你很有名,公社開會,領導總會提起紅旗生產隊,提到你的名號。”杜文標跟陳浩握手。
上下打量陳浩。
真年輕。
眼裡透著智慧。
也很溫文爾雅,跟大多數的農民乾部形象很不一樣。
實在難以想象,就是這個年輕人,敢第一個搞分田到戶,把副業開到了縣裡,引起花山公社,包括周邊公社的震動。
“這是我的榮幸,要是有提到我不好的地方,請告訴我,我一定虛心的接受批評,人得要敢於批評,敢於自我批評,敢於接受彆人的批評。”陳浩笑著道,“虛心使人進步,接受批評,是為了防止思想生鏽嘛。”
這話說的舒服。
杜文標對陳浩第一印象不錯。
也有點明白為啥陳浩能把紅旗生產隊搞的有聲有色,就這談吐,說話的態度,至少跟人打交道方麵就讓人挑不出半點的毛病。
“紅旗生產隊的村民都參與分田到戶了?”杜文標問道。
“參與分田到戶的目前隻有一半戶數,剩下的也有意願,不過得等到年底,這會兒正是農忙的時候,沒有空閒,也不要進行決算,田地不好劃分,得要空閒的時候才有操作性。”陳浩道。
對外,陳浩都是這一套說辭。
實際則是在敲打陳大剛等沒有一開始就支持自己的村民。
王紅梅身上的刺已經拔掉了,陳大剛身上的刺也已經軟化了。
整人有很多法子,不一定要動手動腳,從經濟上讓對方折服,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村民的人均收入,真的有七八十塊錢?剛這姑娘說的話都是真的,是紅旗生產隊的實際情況?”杜文標又問道。
他看了眼陳小婷,懷疑陳小婷太年輕,是不是不了解實際的情況,說錯了。
“她叫陳小婷,去年參加高考,考上了上海的複旦大學,是我們村的第一個大學生,放在整個長豐縣,也沒幾個人能考上複旦大學。”陳浩道。
“她雖然年輕,但在上大學之前,也參與了紅旗生產隊的生產,還乾過記工員的工作,乾的很不錯,對隊裡的情況很了解。”
“她沒有誇大,說的都是隊裡的實際情況。”
杜文標抬起頭,看了眼身後的招待所,食堂,還有隊委辦公室。
又看了看周邊的村民房屋。
比他所在的大隊要強不少。
“收入怎麼能提升這麼多的,靠的是副業?”杜文標問道。
“沒錯,就是副業,大棚裡頭能種植反季節的瓜果蔬菜,啥意思?就是大冬天的,溫度低,本來就隻有蘿卜,白菜,但在大棚裡,溫度高,能種的瓜果蔬菜多,賣到縣裡,市裡,單價更高。”陳浩道。
“紅旗生產隊還有其它一些副業,不過不管哪種副業,都是為農民服務,為市民服務,讓城裡的市民能吃上農村的產品,讓村裡的村民能用上城裡的工業品。”
“大棚種植需要不少生產資料,塑料薄膜這塊就能讓不少乾部抓瞎,不是每個生產隊都能跟紅旗生產隊這般。”杜文標道。
他看著陳浩,“瓜果蔬菜,不都是由供銷社那邊收購嗎?紅旗生產隊直接賣到縣市,供銷社那邊不會阻攔,他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