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抄那首宋朝張俞的‘蠶婦’。
就是那首經典的‘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不過也讓路無塵排除了,因為他的身份還不至於讓他如此!
又多想了幾首詩之後路無塵終於想到了白居易的那首‘觀刈麥’。
正好和當初路無塵執行任務的臨北城的生產情況大體相符。
臨北城也是有著大量的農戶從事著農業生產,隨著靈氣衰落,田地裡能夠產出的糧食也是越來越少了,所以農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捉襟見肘!
這首詩也算是合情合景。
更彆說路無塵還曾經拿出自己一個多月的俸祿,共計三百餘枚靈石用來幫助當地的貧苦百姓!
現在拿他們當做借口,路無塵也是問心無愧!
打定主意之後,路無塵開始動筆。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原來他是想要寫百姓種地的艱辛,主席台的前輩眾人都看他到底能寫出什麼來!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儘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不過是寫出力乾活而已,如此一來反落俗人窠臼!
眾人心中不免有了幾絲失望!
路無塵提筆繼續往下寫。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儘,拾此充饑腸。’
一個‘拾’字,讓人感慨萬千,寫出了身份對比,道儘了窮困潦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月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路無塵當初的前往臨北城時是煉氣八層,每個月的俸祿是一百八十枚靈石。
再加上前往世俗界的靈氣補貼和發放的丹藥等雜物,一個月的俸祿有著二百近三百枚靈石!
所以他現在寫月祿三百石,也算是合理!
‘念此私自愧,儘日不能忘。’
張老祖拍手稱道:“好好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我沒有什麼想要問的了,諸位請吧!”
“你並不是文州的修士,我想知道你是如何求學的呢?”
路無塵聽到東華書院的化神老祖的問題之後,開口回道:“回稟前輩,晚輩求學沒有捷徑,唯有勤之一字!”
說罷路無塵便拿起筆來準備下筆。
這一關他打算抄襲前世的那首人儘皆知的‘送東陽馬生序’。
把裡麵稍微改一改,寫成一篇‘送文州道友序’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篇文章路無塵上學的時候就背的滾瓜爛熟,在此時寫起來比寫日記還順溜!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