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德國人準備得更充分,他還泄漏了一小部分作戰計劃和進攻方向。
基欽納不明白的是,德國人為什麼會把這事搞得天下皆知?!
德國方麵,法金漢也是一臉茫然。
他已經嚴格保密了,這消息不可能傳出去。
因為,隻有法蘭西人以為我們不知道這個計劃,夏爾才會按照這個計劃進攻,德軍得到的情報才有價值,夏爾才有可能掉進德軍設下的陷阱。
現在天下皆知,夏爾怕是傻了才會繼續按計劃進攻吧?
是誰泄漏的消息?
難道是英國人口風不嚴?
他們互相間猜來猜去,就是沒人猜到這消息是夏爾有意放出去的。
……
不久,消息不受控製的傳到了民間。
初時人們還不覺得有什麼,許多人因此振奮,尤其是比利時人,他們興奮的討論著:
“聽說夏爾要進攻納木爾。納木爾可不像安特衛普一樣,德國人在那有充足的準備。”
“那又如何?任何要塞在夏爾麵前都不堪一擊,夏爾直到現在還未曾一敗!”
“是的,我認為隻要夏爾的確有進攻的意圖,收複納木爾就進入倒計時了!”
……
所有人都沒想到一個問題:如果夏爾的作戰意圖連一介平民都知道,那麼這個作戰計劃還有可能實施?
接著,事情的發展似乎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很快,民間就有了些疑惑的聲音:
“納木爾的地形並不適合夏爾的裝甲部隊進攻,那幾乎就是坦克墳場,不明白夏爾為什麼會以它為進攻目標。”
“難道夏爾有解決方法?”
“不可能,那是由地形決定的,河流、森林,再加上德國人的反坦克壕和鐵絲網,裝甲部隊強攻簡直是自尋死路。”
“是的,如果夏爾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攻下納木爾,就可以收複其它任何一個地方,戰損還會小得多。”
……
報紙上,許多軍事評論員也參與了討論,並對納木爾的地形特點做了重點分析。
他們並不知道,這其實是對法蘭西做了一次全民科普,讓他們明白納木爾的確不適裝甲部隊作戰,哪怕是夏爾的部隊也一樣。
所有的條件都具備後,忽然有人拋出一個質疑:
“這聽起來不合理,它不像是夏爾能製定出的作戰計劃。”
“我聽說夏爾甚至沒能受邀參加尚蒂伊的會議。”
“有沒有一種可能,夏爾根本沒得選擇,他是被迫接受這個作戰計劃的?”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