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敵人防線,這是我軍防線。”
“敵我雙方為了能防住對方進攻,就需要構築完整的防線且不能有任何漏洞。”
“否則敵人就會從這個漏洞突破並擴大戰果。”
軍官們點頭表示同意,此時西線的情況就是這樣。
夏爾接著說:
“這條防線全長700多公裡,敵我雙方都投入了上百萬的軍隊駐防。”
“但即便如此,前線的兵員素質依舊參差不齊,許多地方兵員不足準備不足,隻是敵我雙方都沒發現而已。”
軍官們再次點頭,他們中許多人是從前線回來的,有的還不隻去過一回,他們很清楚夏爾說的是真實情況。
最後夏爾總結道:
“之所以會出現這情況,是因為防守一方需要守好每一點。”
“而要在700多公裡長的防線上守好每一點卻是基本不可能的,這已超出了人類的能力範圍。”
“反而是進攻一方,卻隻需要不斷觀察,從這700多公裡長的防線找到一個漏洞再突破,就能取得勝利。”
“這,就是我要說的‘攻大於防’。”
一眾軍官恍然大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這如果用上華夏成語其實很容易解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防守方是那個“千慮都不能一失”的智者,而進攻方卻是那個“千慮隻要一得”就能獲勝的愚者。
接著有軍官發出歡呼:“中將說得對,‘攻大於防’就說明福煦將軍是正確的,這是對‘進攻理論’的輔證。”
“不。”年輕少校當即出聲反對:
“夏爾中將說的‘攻大於防’與福煦將軍的‘進攻理論’是兩回事。”
“福煦將軍的‘進攻理論’片麵強調進攻的優勢不考慮其它因素。”
“而夏爾中將說的‘攻大於防’,指的是我們必定能在敵人的防線中找到弱點,並以這個弱點為中心突破再擴大戰果。”
夏爾心下暗讚,這個少校還算有見識,他至少不會像其它軍官隻是簡單的把理論分為“進攻”和“防禦”兩類。
接著又有人好奇的問:“將軍,但是‘攻大於防’的理論,跟您在安特衛普和哈塞爾特的穿插有什麼關係?”
“您還沒聽明白嗎,菲爾德?”年輕少校回答:
“安特衛普和哈塞爾特並不是原定的計劃,而是中將在敵人漫長的防線中找到的破綻。”
“就像中將說的,隻要防線一長就不可能麵麵俱到,就必然會有些地方準備不足。”
“因此,才會一次又一次出現德國人防備不足被中將集中精銳部隊輕鬆擊潰的情況。”
軍官們這才恍然大悟:
“所以這一切不是運氣也不是巧合,而是有意為之,這說明它是一種可以複製的戰術。”
“這的確是與‘進攻理論’不一樣。”
“太棒了,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戰術運用到戰鬥中!”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