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郭襄縱躍過去,半盞茶的時間,隻見東北方山頂人潮洶湧,正是祝峰率領的漁民,還有明教、丐幫、全真等弟子,手持兵刃,看著前方。再往前就是苗道一、祝峰等人,隻聽前麵轟隆隆聲響不停。於是縱躍過去,來到苗道一身前,問道:“苗師兄,怎麼了,是不是元兵攻山了?”?
苗道一道:“是的,不過元兵暫時上不來!”然後指了指前麵峽穀,中間有一道狹長的通道,道:“那就是一線天峽穀,四周都是懸崖峭壁,隻有峽穀可以進去。但是峽穀又深又長還又窄,隻能一兩人並排通過,我們隻要守在上麵,縱是敵人千軍萬馬也是攻不上來。元兵強攻幾次,都被打退,死傷無數。哪知元兵竟然把回回炮拉來(回回炮乃是一種巨大的炮石機,並不是火炮),用炮石向峽穀上攻擊,石塊雖射不上來,可是拋上來的石頭滾落到峽穀中,漸漸把穀底墊平抬高,隻怕用不了多時,就會把峽穀前墊成高坡,他們便會順著高坡爬上來,我們就很難抵抗了。”
郭襄聽了,道:“那我們沒有辦法了嗎?”苗道一搖頭道:“我們消滅大元水軍,破虜又射瞎舒不台一隻眼睛,舒不台已經不顧一切,定要報仇雪恨,調集了數萬精銳元兵。我們都在想抗敵的辦法。”
郭襄道:“我們不可以離開這裡嗎?”苗道一搖頭道:“沒有道路了,除了這條峽穀,其他都是懸崖峭壁,有數百丈高,是絕無可能下去的。祝前輩說本來可以坐船滑下清龍灣,可是今晚天色太黑,又沒有漁船與木排,此時下去,是九死一生。而且青龍灣也被元兵團團圍困,已經沒有退路了。”
郭襄道:“那我們豈不是作繭自縛,沒有退路?”苗道一道:“也可以這樣說!不過元兵想攻上來,也要幾天,我們明天看看情形,再想辦法!”
郭襄道:“也隻能如此了。”不一會祝峰與穆震等人過來,又閒談幾句,知道敵人暫時無法上山,已經安排人徹夜看守,讓郭襄等人回去休息。
於是郭襄帶領諸位女子回到草房,看到妙言仍在誦經,幾人又一起誦經片刻,這才回房分彆安寢。
次晨郭襄一早起身,與媚姬幾人,一起來到峽穀處,苗道一、衣飛揚等人,早已到了這裡,正在議論紛紛。郭襄登高眺望,隻見山下密密麻麻都是元兵的帳篷,旌旗招展,兵甲鮮明,顯然是元軍昨夜中結集重兵,做好了長期準備。再看前麵峽穀,十幾台回回炮正在拋石,峽穀中已被填起了近十丈高石堆,雖離崖頂還很遠,但是照這個速度,估計五六天就能填起來。然後再看青龍灣中,所見之處也到處是元兵,湖中幾艘元軍戰船在湖中回來遊弋,這時一艘木排衝了下去,到了湖心就不向前行,好似被攔住一般,接著就有箭羽與石塊驟雨般砸去,木排頓時成了碎塊。郭襄正感詫異,這時祝峰與幾個漁民跑了上來,群雄連忙迎了過去,祝峰氣喘籲籲道:“不好了,元兵用鐵鏈橫在湖麵,幸虧昨晚沒有下去。”眾人聽了大驚,想不到元兵真的實行“鐵鎖橫江”之計,均是憂心忡忡。隻聽得敵軍營中號角此起彼落,想是調兵遣將,十分忙碌。
郭襄繞著鷹水崖轉了一圈,隻有東北麵一角有峽穀與青龍山相連,東麵山坡有些坡度可以滑下,其他方向均是懸崖峭壁,下麵怪石嶙峋。想從這裡下山,幾乎是絕無可能。
看到此,郭襄也不知是喜是憂?喜的是元兵無法攻上來,憂的是想去尋找弟弟郭破虜,也是無法下山。
正當郭襄彷徨之時,這時就聽到峽穀處隻聽通通之聲,立時有人歡聲笑語。郭襄感到好奇,便奔了過去。走到近處,隻見衣飛揚正拿起西瓜大小的石頭向山下扔去,隻聽當的一聲,便砸中一台回回炮,回回炮轟然倒塌。
群雄看了都是大喜,歡呼雀躍不已。其他人也紛紛抱起石頭扔去,可是這數十丈遠的距離,很多人都扔不過去,更是砸不到回回炮。最後隻有苗道一、了凡大師兩人能砸中。可是卻大耗內力,扔了一次要休息一個時辰,才能恢複體力。
郭襄試了一次,運轉九陽神功,隻聽轟的一聲,砸中回回炮,瞬間感覺全身無力,不過休息半個時辰便能繼續扔石。群雄都是佩服不已,想不到郭襄內力如此驚人。四人一天內砸壞數十台回回炮,元兵連忙向後移去,越移越遠,最後隻剩下郭襄一人能砸中。
到了第二天,郭襄與衣飛揚等人去峽穀處,媚姬、呂薇跟隨妙言仍在誦經。
到了第三天,元兵又把回回炮後移,就連郭襄也無法砸中。可是後移後,回回炮隻能打在峽穀進口處。要想填高峽穀,無疑又要向後延遲幾天了。
群雄看到俱都大喜。
可是到了午時,郭襄看到碗裡的粥越來越稀,知道崖上糧食所剩無幾了。這些糧食本來是祝峰與漁民所囤積,若是那些漁民與他們家人,吃上半個月應該沒問題。可是突然增添四倍多的人,就顯得人多粥少了。估計再過幾天,眾人隻能喝清水,吃青草樹葉了。到時隻怕元兵沒攻上來,群雄就會餓死在山上。可能這也是元兵在崖下按兵不動,不急不躁的原因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