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惠郡主道:“你可不要忽悠我,一定要好好想,好好寫,最好這幾天就寫十幾萬字出來。”
江寒笑了:“你把我當驢呢?”
昭惠郡主嘻嘻一笑:“你比驢還好使!”
江寒翻了個白眼,道:“行了,回頭我想想吧。”說著他便起身離開。
目送江寒離去,昭惠郡主眯起了杏眼,輕哼道:“這個色狼,剛剛看了我胸口五次了吧?”
她低頭看了看,有些竊喜的笑了起來。
這不就證明自己很有魅力嗎?
……
對於昭惠郡主的要求,江寒也的確認真想了起來,要不要把四大名著都抄出來。
倒不是為了賺錢。
如今的他,錢是真的花不完了。
錢這東西已經花不完了,賺再多也沒意義。
何況寫小說賺錢,哪有抄家來錢快?
他想的是,寫一本新書,維持報紙的熱度。
先前的《金瓶梅》原本就作此想,後來因為《金瓶梅》尺度太大而選擇給大哥。
但想來想去,四大名著還真不好抄,四大名著裡造/反的造/反,譏諷社會的譏諷社會。
哪怕他是國公,若把《水滸傳》寫出來,恐怕也會被皇帝喊過去,質問他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
他先前抄《三國演義》正是這個原因。
而且四大名著的篇幅太長了,如今他還真沒有這個時間去寫。
“等等,誰說我就一定要把四大名著寫下來的,選其中一個篇章不就行了?”江寒心中一動,很快就有了主意。
比如寫一個孫行者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又或者武鬆大鬨飛雲浦……
這些故事一來精彩,二來簡短,三來,也不會涉及到造/反什麼的。
“那就先把武十回寫出來吧。”江寒心想。
武十回指的是《水滸傳》中武鬆的十回。
《水滸傳》共有一百二十回,講了一百零八條好漢,可單單武鬆就足足寫了十回,可見作者對武鬆的偏愛。
武十回中,“武鬆打虎“、“武鬆殺嫂”、“醉打蔣門神”、“大鬨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的故事更是成為了膾炙人口,老少皆宜的故事。
而且,武十回與《金瓶梅》皆有共同的人物:西門慶,藩金蓮,武鬆。
若是寫出來,也容易被看過《金瓶梅》的讀者接受。
江寒相信,若是將武十回寫出來,其銷量必定不輸《三國演義》。
……
……
【科普一個我一直想說的,經常看到有人說曆史上的武大郎是個英俊男子,和藩金蓮是一對恩愛夫妻,卻被施耐庵故意寫書抹黑……實在忍不了這些胡亂編造的!曆史上,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約1296年—約1370年,而曆史上的武大郎,也就是武植,是永樂(14031424年)年間的進士。但施耐庵洪武三年(1370年)就死了。所以施耐庵到底是怎麼未卜先知黑武大郎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