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平戰場上,趙國士卒在經曆了漫長而殘酷的戰鬥後,眼看著無力突圍,身心俱疲,最終無奈地選擇了集體投降。
武安君白起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神情萎靡的趙國俘虜,臉上流露出無奈與糾結之色。
“稟報將軍,趙國降卒多達30餘萬人,然我軍糧草也已不足三月之用。”一個裨將臉色複雜地進入營帳之中稟報,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如此說來,加上這30萬降卒,我軍糧草僅能維持一月有餘了。”白起眉頭緊鎖,目光凝重地思索著。
“將軍,應立刻稟報鹹陽,一旦糧草不足,恐怕趙國降卒定會生亂啊!”一位裨將急切地說道。
“是啊,將軍我軍可戰之士僅有40餘萬,一旦缺少糧草,根本無力鎮壓30萬趙國降卒啊!”另一位裨將也憂心忡忡地附和著。
一眾裨將在帥帳中議論紛紛,氣氛緊張而壓抑。
“好了,無需多言,將趙國降卒皆分兩曲一部,分開看押。(一曲為500士卒,兩曲為一部)
此外,命人在五裡之外,挖掘深一丈二,長寬各十丈之地,分開挖掘40個。”武安君白起看著眾將在下麵討論,臉色陰沉地打斷了眾將。
眾將麵麵相覷,都倒吸一口涼氣,他們瞬間明白了將軍這是要坑殺趙國降卒。
“將軍此事萬萬不可,趙國士卒有30萬人之多,一旦坑殺,將軍您恐再無可立足之地啊!”一位將領聲音悲切,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是啊將軍,諸子百家定會對將軍聲討,這樣將軍您必將遺臭萬年呀!”另一位將領也紅著眼睛,拱手說道。
白起聽著眾將的求情,緩緩站起身來,長歎一口氣說道:
“吾又何嘗不知此舉之惡,但為了大秦的未來,為了不再生變數,吾不得不如此。
若不坑殺降卒,一旦他們緩過神來起兵嘩變,我大秦將士僅有40餘萬人,而趙國降卒有30萬之眾,根本無力鎮壓。
再者,我軍糧草隻夠三月之用,我軍無多餘糧草給趙國降卒,從各地征調糧草,運達此地,需三月有餘。
如此一來,趙國降卒嘩變,我大秦多年的心血必將毀於一旦,大秦的統一大業也將嚴重受阻。此事,無需多言,爾等接我將令行事。”
眾將沉默不語,眼中滿是痛苦與無奈,他們也清楚坑殺趙國士卒是當下最為穩妥的方案,但這樣武安君白起將被天下唾棄啊。
白起心意已決,揮手讓眾將去執行命令。
很快,眾裨將抽調一部分士卒在五裡之外開始挖掘,同時每挖掘好一個大坑,就將一部趙國士卒哄騙至此,進行坑殺。
看著趙國降卒被分批帶走,他們卻還不知等待著自己的將是怎樣淒慘的命運。
在那挖掘的大坑旁,趙國降卒們終於明白了秦軍的意圖,一時間哭聲、喊聲震天。
但秦軍的刀劍無情,最終,30萬趙國降卒皆被坑殺,隻有幾個孩童被秦軍放回趙國。
此事傳出,天下震動,各國對白起和秦國充滿了恐懼與仇恨。
而在秦國,秦王嬴稷聽聞此白起坑殺30萬降卒的軍報,還有白起請戰之簡書,白起請戰趁趙國再無一戰之力,乘勝追擊拿下趙國邯鄲。一時之間也不知如何是好,隻能和眾大臣商議此事。
鹹陽宮中,秦王嬴稷高坐王座,麵色陰沉,下方眾大臣分列兩側,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大王,白起坑殺30萬趙卒,此等暴行天理難容,當斬之以平民憤!”一位大臣義憤填膺地說道。
“是啊,大王。此舉令天下人對白起乃至我大秦皆恨之入骨,若不懲處,恐失民心。”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大王,白起雖有戰功,但此次殺戮過重,有損我大秦仁德之名,應當嚴懲。”又有大臣進言。
一時間,朝堂上要求斬殺白起的聲音此起彼伏。
秦王嬴稷眉頭緊鎖,沉默不語。他深知白起為大秦立下赫赫戰功,此次坑殺趙卒也是出於戰略考慮,但眾大臣的壓力又讓他難以抉擇。
這時,一位老將站了出來,說道:“大王,白起此舉雖有不妥,但實乃為大秦統一之業著想。若此時斬殺白起,恐寒了將士之心,於國不利。”
又有大臣反駁道:“難道就任由白起犯下如此罪行,讓我大秦背負千古罵名?”
朝堂上爭論不休,秦王嬴稷心煩意亂,猛拍王座,喝道:
“都給寡人閉嘴!
武安君坑殺趙國士卒之事,之後再議。
武安君請戰,想趁趙國損失30萬大軍,想乘勝追擊,拿下趙國邯鄲。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大王,武安君白起想乘勝追擊,然我秦國因近年來連續征戰,天災不斷,我軍糧草難以支撐,再者趙國邯鄲城高牆厚,恐怕無法一時拿下邯鄲。”範雎上前勸阻,眾大臣也在勸阻此事。
秦王嬴稷沉思片刻,說道:“白起之功,寡人銘記於心。然此次之事,影響重大。
寡人決定,將白起調回鹹陽,暫且閒置,以安天下人心。至於攻打趙國邯鄲,由於糧草短缺,暫不攻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