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五國聯軍於楚國集結之際的秦國鹹陽城,章台宮的朝堂內,氣氛凝重得仿若鉛雲密布,壓抑得讓人窒息。
內侍那尖銳的嗓音陡然打破了這死一般的沉默:“大王,急報!五國聯軍已在楚國集結完畢!”
嬴政端坐在威嚴的王座之上,臉色瞬間陰沉如水,雙眸中寒芒如電閃而過。
一時間,朝堂之上群臣交頭接耳,議論之聲此起彼伏,猶如嗡嗡作響的蜂群,不安的情緒如同洶湧的暗流迅速蔓延至每一個角落。
老將蒙驁率先挺身而出,步伐沉穩有力,雙手抱拳行禮,聲若洪鐘:“大王,五國聯軍雖來勢洶洶,然我大秦虎狼之師亦非等閒之輩!函穀關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臣願親率精兵前往駐守,加固城防,廣備箭矢滾木,必能堅守不出,令聯軍在關下望城興歎,徒耗其銳氣!”
“蒙將軍所言甚是,然此次五國聯軍合縱,其心未必齊整,恰似一盤散沙。”蒙驁旁邊的王翦也起身拱手附和。
相國呂不韋緊接著上前一步,微微皺起那精心修剪的眉頭,神色凝重地說道。
“臣以為,可於軍事防禦的同時,選派能言善辯之士出使各國,以重利相誘,以真情相動,巧妙離間其聯盟,使其內部互生嫌隙,不攻自破,此乃攻心之上策。”
“哼!”
年輕氣盛的李信冷哼一聲,猶如一隻急於爭鬥的鬥雞,上前拱手道:“大王,末將以為,一味防守絕非上策。當趁聯軍立足未穩之際,末將願率五萬鐵騎主動出擊,直擊其要害,殺他們個措手不及,定然能挫其銳氣,揚我大秦之威!”
朝堂上的議論聲愈發嘈雜,眾大臣各執一詞,爭執不下。有的力主堅守待變,以不變應萬變;有的建議主動出擊,先發製人;還有的全力推崇外交斡旋,以巧計破敵。
嬴政高坐王座,靜靜地聆聽著群臣的激烈爭論,目光卻如獵鷹般落在一直未發一言的族兄嬴恪身上。
嬴恪此刻仿若置身事外,神態從容不迫,那平靜的麵容仿佛一切儘在其掌控之中,恰似那穩坐中軍帳的智帥。
“鎮國君有何高見?我大秦當如何應對這五國聯軍啊?”嬴政終於開口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期待與急切。
嬴恪微微躬身,臉上波瀾不驚,宛如一泓深不見底的古井,緩緩說道:“大王,臣昨夜便已知曉五國攻秦之事,且已深思熟慮,得一應對良策。”
嬴政目光一凜,群臣也都紛紛側目看向嬴恪,朝堂瞬間安靜得落針可聞,所有人都屏氣斂息,等待著他的下文。
片刻後,嬴恪猛地挺直身軀,雙目威嚴地掃視全場,眾人頓時感覺如芒在背,屏息以待。
嬴恪字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五國聯軍看似勢大,實則各懷鬼胎。依臣之見,當以王驁將軍堅守函穀關,作為我大秦之堅盾,堅壁清野,全力消耗聯軍之糧草與士氣。再者,依呂相國所言,派遣使者施行連橫之策,巧妙挑撥離間。同時,可秘密派細作潛入聯軍內部,散布謠言,擾亂其軍心,使其自亂陣腳,隨後………”
嬴恪一番話猶如一道閃電照亮了眾人的思緒,嬴政微微點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仿佛在腦海中推演著這一場即將到來的大戰。
“諸位愛卿!五國聯軍犯我大秦,士可忍孰不可忍!”秦王政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在朝堂內久久回響,如同洪鐘鳴響,振聾發聵。
“命鎮國君嬴恪為此次主帥,代寡人親征,統領我大秦七十萬將士,坐鎮函穀關,全權調遣各軍,務必退敵!”
嬴恪對於這個安排甚是滿意,畢竟他心中早已對五國攻秦的路線和兵力部署了如指掌,當下毫不猶豫地領命。
“呂不韋,你速速挑選得力使者,帶上厚禮出使各國,定要施展連橫之術,全力破壞其聯盟!”
“臣遵旨!”呂不韋拱手應道,神色莊重而嚴肅。
秦王政深吸一口氣,神色冷峻得仿若寒霜覆蓋:“此次五國來犯,既是挑戰,亦是我大秦立威天下之絕佳契機!寡人之大秦,此後必將以虎狼之師踏平六國,一統江山!諸卿當齊心協力,共保大秦,若有懈怠者,定當嚴懲不怠,絕不姑息!”
群臣見狀,紛紛跪地,齊聲高呼:“大王英明!大秦萬年!”聲音響徹朝堂,直衝雲霄,仿佛要將那穹頂掀翻。
隨著秦王政的一道道命令如疾風驟雨般下達,秦國上下迅速行動起來,猶如一台精密的戰爭機器開始高速運轉。
嬴恪也在下朝不久,便召集眾多將軍直奔藍田大營,並將一萬王城禁軍和精銳無比的鐵鷹銳士也調遣到函穀關。
一時間,鹹陽城外軍旗獵獵,馬蹄聲聲,大戰的硝煙味已然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藍田大營,嬴恪坐於主位之上,身姿挺拔如鬆,其他將軍紛紛落座兩旁,神色各異,卻都帶著一股即將征戰沙場的肅殺之氣。
嬴恪目光如炬,看著兩旁的秦國名將們,手指有力地指著地圖上的函穀關道:“函穀關穀道狹窄,素有天險之稱,易守難攻,我意於此處重兵據守,使聯軍在此舉步維艱,隻能徒耗糧草,最終不戰自敗。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