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恪獨自靜坐在軍帳之中,四周一片死寂,唯有那案上的燭火在輕輕搖曳閃爍,跳躍的火苗宛如靈動的舞者,映照著他那張滿是沉思之色的麵龐。
光影在他的臉上交錯變幻,恰似歲月的斑駁痕跡,又仿佛在默默訴說著他內心深處的波瀾起伏,每一道光影的跳動都似乎與他腦海中紛飛的思緒緊密相連。
他比誰都清楚,此次五國聯軍來勢洶洶,如洶湧的潮水般,帶著排山倒海的氣勢向秦國湧來。
雖說秦軍憑借著天險的天然屏障以及前期精心謀劃的周密部署,暫時穩住了搖搖欲墜的陣腳,可嬴恪明白,這僅僅是權宜之計。
若想真正擊退聯軍,讓秦國徹底擺脫這場危機的泥沼,就必須在這看似密不透風的戰局中尋找到一個決定性的戰機,猶如在荊棘叢中覓得一條通往勝利的隱秘小徑,然後給予聯軍致命一擊,方能扭轉乾坤。
嬴恪的目光如炬,在懸掛於帳壁的聯軍兵力分布圖和地形圖上來回掃視,那眼神仿佛具有穿透一切的力量,似乎要直直地穿透這地圖,將聯軍的每一處破綻和弱點都清晰地洞悉於胸。
他反複權衡著各方利弊,每一個因素都在他的腦海中被仔細斟酌、考量。同時,他的腦海又似一個巨大的戰場沙盤,不斷推演著各種可能的作戰方案。
他試圖在這錯綜複雜、如亂麻般的戰局中抽絲剝繭,精準地找到那條最有可能通往勝利的道路。
許久之後,他的眼神逐漸聚焦在楚軍的位置上,猶如黑暗中突然捕捉到一絲曙光,心中開始萌生出一個大膽而冒險的想法——夜襲楚軍營地。
嬴恪深知,楚軍在此次聯軍中不僅人數眾多,占據著聯軍的重要兵力份額,而且因其強大的實力和獨特的地位,在聯軍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楚軍的一舉一動,都如同蝴蝶扇動的翅膀,可能在聯軍中掀起驚濤駭浪,牽動整個聯軍的軍心士氣。
一旦楚軍潰敗,那必然會像推倒了緊密排列的多米諾骨牌一般,引發連鎖反應,從而達到瓦解聯軍整體戰鬥力的目的,讓這看似堅不可摧的聯盟瞬間土崩瓦解。
但他也心如明鏡,清楚地知道,夜襲行動猶如在黑暗中行走於鋼絲之上,危險係數極高,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出現疏漏,哪怕隻是士兵不經意間的一聲咳嗽、武器碰撞發出的一絲聲響,都可能像點燃了導火索一樣,導致全軍覆沒的災難性後果,讓秦國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因此,他必須以最嚴謹、最細致的態度進行周密詳儘的策劃,確保計劃中的每一步都如同精密咬合的齒輪,嚴絲合縫,萬無一失。
嬴恪首先挑選了幾十名精明乾練、身手敏捷且經驗豐富的鐵鷹銳士,這些士兵都是嬴恪親衛中的精銳,還經過特殊訓練,擅長潛伏、偵察與突襲。
隨後這些勇士們喬裝打扮成普通百姓、商販或是聯軍的散兵遊勇,巧妙地混入楚軍營地周邊。
他們潛伏在暗處,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楚軍營地的每一個角落,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
從營地的布局結構,包括營帳的分布規律、到崗哨的分布情況、換崗時間、巡邏路線,再到士兵的作息規律,何時有夜起活動等關鍵信息,都被他們捕捉並牢牢地記在心中。
這些鐵鷹銳士們在楚軍營地周圍一潛伏就是幾日幾夜,他們忍受著蚊蟲的叮咬、饑餓與疲憊的侵襲,以及隨時可能被發現的巨大心理壓力,始終堅守崗位。
終於,當一份詳儘細致、涵蓋了楚軍營地方方麵麵情況的情報如同一幅完整的畫卷般擺在嬴恪麵前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與欣慰,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在眼前微微閃耀。
緊接著,嬴恪迅速召集了蒙驁等在函穀關中的將領們,在函穀關中那座彌漫著緊張氣息的軍帳內,展開了一場秘密而關鍵的軍事商議。
他神色凝重地站起身來,緩緩走到懸掛著地圖的牆邊,伸出手指,有力地指著地圖上楚軍營地的位置,向他們詳細闡述了自己深思熟慮後的夜襲楚軍營地的計劃。
“諸位將軍,如今這五國聯軍看似強大無比,實則內部矛盾重重,各懷心思,隻不過是貌合神離罷了。”
“就拿楚軍來說,他們遠道而來,雖說表麵上士氣尚可,但畢竟長途跋涉,舟車勞頓之下,士兵們必定疲憊不堪,這對我們而言,無疑是天賜良機。”
嬴恪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在軍帳中回蕩,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擊在將領們的心上。
“我意挑選兩萬精銳之士,由蒙驁將軍率領。老將軍來指揮此次突襲行動,我最為放心。我們要趁夜如暗夜幽靈般突襲楚軍營地,行動必須隱秘迅速,直擊楚軍要害,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們在睡夢中都來不及反應。”嬴恪的眼神中透露出對蒙驁的信任與期待。
蒙驁微微點頭,眼中閃爍著堅毅果敢之色,他雙手抱拳,拱手道:“末將願往,承蒙鎮國君信任,末將定當竭儘全力,雖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隻是楚軍營地防守必定嚴密,我軍如何突破其防線,還需詳細謀劃一番,方能確保萬無一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