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在遭受秦軍夜襲的沉重打擊後,如驚弓之鳥般潰敗東撤,一路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戰場上,楚軍的旗幟東倒西歪,殘兵敗將們在混亂中相互推搡踐踏,喊叫聲、哭嚎聲交織在一起,其殘部惶惶然如喪家之犬,全然沒了當初參與合縱伐秦的銳氣。
四國軍隊目睹楚軍的慘敗,軍心動搖,恐懼的陰霾迅速在各營中蔓延開來。
諸將紛紛聚集到龐暖帳中,懇請退兵。
龐暖望著這些麵露怯意的將領,心中滿是無奈與憤怒,但也深知此時強留他們已無濟於事,隻得黯然應允。
韓、魏、燕之軍如獲大赦,匆忙拔營起寨,爭先恐後背向戰場回國,生怕秦軍的鐵騎會再次突然出現在自己身後。
馬蹄揚起的沙塵彌漫在空氣中,士兵們神色慌張,一路疾馳,全然不顧隊形的整齊與否,隻想儘快逃離這危險之地。
而龐暖心中卻對齊國懷恨不已,這其中有著深刻的緣由。
五國合縱攻秦之時,齊國竟與秦國暗通款曲,身為山東六國之一,卻未投入到合縱伐秦的大業之中,其行徑嚴重損害了合縱聯盟的利益,致使聯軍內部人心渙散,最終伐秦大業功虧一簣。
龐暖深知此次失敗齊國難辭其咎,盛怒之下,毅然決定率軍轉而攻取齊國的饒安。
齊國饒安城外,氣氛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
趙軍士氣高昂,陣列齊整,士兵們的眼中閃爍著複仇的火焰,手中的兵器在陽光下寒光閃爍。
龐暖一馬當先,指揮著軍隊迅速展開攻城之勢。隨著一聲令下,戰鼓擂響,如雷鳴般震耳欲聾,趙軍如潮水般湧向饒安城。城牆上的齊國守軍匆忙射箭投石,一時間矢石如雨,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
然而,齊國守軍未曾料到趙國軍隊會在此時突然來襲,在倉促間組織起的抵抗顯得軟弱無力。
龐暖的軍隊帶著滿腔的怒火和無處發泄的憋屈,如狼似虎般猛攻饒安。雲梯被迅速架起,趙軍士兵們奮勇攀爬,不顧城上如雨般的箭矢,前赴後繼。
城中百姓驚恐萬分,哭喊聲不絕於耳。龐暖指揮若定,充分利用趙軍的軍事素養和人數優勢,逐步突破了饒安的城防。
最終,饒安城破,趙國軍隊在城中大肆劫掠一番後,才心滿意足地回師趙國。
經此一役,五國合縱徹底瓦解,各國之間的信任也蕩然無存。
反觀秦國這邊,關隘之內,秦軍主帥嬴恪的營帳中彌漫著絲絲殺氣。
嬴恪劍眉緊鎖,凝視著沙盤上的山川河流,回想起不久前五國聯軍氣勢洶洶地來犯,妄圖突破函穀關,遏製秦國崛起的鋒芒,心中便湧起一股怒火。
“哼!這五國聯軍不自量力,竟敢犯我大秦邊境,雖已潰敗而逃,但此仇不報,我大秦威嚴何存!必須要進行報複才行,蒙老將軍以為攻魏國附屬,衛國都城濮陽如何?”
一旁蒙驁看了看地圖,拱手對嬴恪回答道:“鎮國君,如此甚好啊,衛國乃五國聯軍中魏國之附屬,且其地理位置重要,若此時攻打衛國,既能向五國示威,又可進一步拓展我大秦疆土,為日後東進中原奠定根基。”
嬴恪聽完,眼中閃過一抹決然之色,微微頷首道:“所言甚是,來人!即刻傳王翦將軍前來!”
不多時,王翦大步踏入營帳,身披戰甲,英姿颯爽。
嬴恪將手中竹簡重重拍在案上,沉聲道:“王翦將軍,本帥命你率大軍攻打衛國,務必讓其五國知曉與我大秦為敵的下場!”
王翦抱拳領命:“末將遵令!定當踏平衛國,揚我大秦軍威!”
此時秦國的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肅穆。
秦王嬴政高坐於王座,看著嬴恪傳來的戰報,知道五國聯軍已退數日,嬴恪想乘機報複,於是已派王翦攻打衛國。
嬴政看著戰報,目光中透露出讚許與威嚴。
“來人,給鎮國君傳令,前方一切軍務,皆有鎮國君決斷。此次攻衛,關乎我大秦顏麵與霸業,請鎮國君,派重兵大將,此戰,隻許勝,不許敗!”
群臣齊聲高呼:“大王萬年,大秦萬年!”
與此同時,秦國的密探早已如鬼魅般穿梭於衛國的山川城池之間,將衛國的兵力部署、城防布局、糧草儲備等情報詳儘地傳回國內。
王翦根據這些情報,精心製定了作戰方略,每一步都暗藏著致命的殺招,隻待一聲令下,便要讓衛國在秦軍的鐵騎下顫抖。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清晨,秦軍的精銳部隊如黑色的潮水般湧向衛國邊境。
馬蹄聲如雷,踏碎了大地的寧靜,飛揚的塵土遮天蔽日,仿佛是戰爭的陰霾提前籠罩。
秦軍的先鋒部隊個個勇猛無畏,他們揮舞著鋒利的戈矛,迅速衝破了衛國那脆弱的邊境防線。
衛國人還未從驚愕中回過神來,秦軍的主力大軍便已接踵而至,迅速對衛國的重要城池和軍事據點形成了鐵桶般的包圍之勢,好似一張收緊的巨網,讓衛國軍民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