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笑道:“資金由我來提供,前期的投資都是分階段的,又不是當場就拿百億出來。”
“那資質呢?現在這塊國家管控的比較嚴,基本很難弄到手。”
“還不是和以前一樣,收購那些瀕臨倒閉的車企,資質不就到手了嗎?”
張遠繼續說著:“至於技術這塊也有相應的操作方法,入股相關車企的股份,實現資源共享。生產線、技術人員也是同樣的道理。”
“剛好長海市暫時還沒有新能源品牌,隻要有足夠的硬實力,政策這塊應當容易獲得扶持。”
“當然,我現在說的隻是一個大概的思路,真正實施起來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上述的這些,張遠並非臨時起意。
他一直想要在製造業進行布局,卻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突破口。
其實造車麵臨的一係列問題,歸根結底就兩個字:資金!
隻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後盾,什麼難點都能克服。
有了統子哥的折扣在,像入股其他車企獲得生產線、技術這些,花費都隻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看似要投入幾百億,實際上比這少多了。
這種驚天動地的項目一旦做成,不僅僅是名垂青古那麼簡單,同時地位也如同泰山一般安穩,任何人都不敢輕捋虎須。
這番設想膽子是大了點,未必沒有成功的希望。
換個角度來想,彆人沒有係統都能乾成的事,自己憑什麼不能嘗試?
即使失敗了又能怎樣?
又不是這輩子都不能翻身。
年少不得狂一狂啊!
這事也並非一定要找顧山明合作,肯定存在捷徑。
收購其他車企比從零開始發展肯定要快得多。
但市麵上的車企良莠不齊,光是新能源品牌就有一百多家,真正被大眾熟知且靠得住的僅僅隻有十多家。
其他的要技術沒技術,要實力沒實力。
甚至立項的初衷就是為了騙取國家補貼,打算撈一票就走人,收購這類車企沒有任何意義。
然而成熟品牌根本不會給你收購的機會,最多同意入股分一杯羹。
因此還不如擼起袖子自己乾。
顧山明是沒有相應的技術,知識儲備也不夠,但在製造產業他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是個合格的領導者。
在如今這個時代,掌舵者可以不懂技術,但一定要會用人,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辦就好。
加上兩人是實打實的翁婿關係,讓他來掌舵總比外人放心。
“老顧?”張遠伸出手在他眼前揮了揮:“傻了啊你,乾不乾的吱聲呐!”
“乾!!!”
驀地間,顧山明站了起來。
雙眼閃爍著異常明亮的光芒,仿佛兩顆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驟然點亮。
嘴角抑製不住地微微顫抖,弧度不斷擴大,雙手緊握成拳,不自覺地輕輕揮動。
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激情,那是一種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無法抑製的激動之情。
“想不到勞資都快五十歲了,還能機會進軍車企領域,這輩子都死而無憾矣!”
停頓片刻後,顧山明抬著腦袋,呢喃自語:“要真搗鼓出一輛成品車,讓我顧山明被世人熟知,彆說讓我叫你爹,叫爺爺都行!”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