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二十三年的寒冬,凜冽的朔風如尖銳的哀號,在皇宮的重重殿宇間呼嘯穿梭。
整個宮廷被一片壓抑的死寂所籠罩,仿佛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不祥的氣息。
老皇帝的龍體欠安已有多日,病情猶如失去刹車控製的馬車,急速惡化,每況愈下。
這一夜,漆黑的天幕上不見一顆星鬥,厚重的烏雲沉甸甸地壓下來,似要將這巍峨的皇宮碾為齏粉。
寢宮內,燭火搖曳不定,昏黃的光影在牆壁上晃蕩出鬼魅般的形狀。
皇帝氣息奄奄地躺在禦榻之上,麵容枯槁,眼神卻透著一絲決然。
他深知自己大限將至,在這彌留之際,有諸多未竟之事如鯁在喉,而太子顧元池,是他最後的托付與希望。
他培養多年的太子,他最得意的兒子。
於是,皇帝拚儘最後一絲力氣,傳令夜宣太子顧元池侍疾。
當顧元池匆匆趕來,踏入寢宮的那一刻,他便敏銳地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那味道,混合著龍涎香的殘餘氣息,冰冷而又刺鼻。
顧元池有一瞬間的恍惚,恭順地跪在父皇的榻前,握住那隻瘦骨嶙峋的手。
皇帝微微顫動著嘴唇,卻似有千言萬語難以啟齒。
他的目光在太子身上停留許久,似要將兒子的模樣深深地刻進靈魂深處。
終於,在一陣劇烈的咳嗽之後,皇帝用儘全身的力氣,對太子道出了那幾句關乎家國命運的囑托。
再然後,將死的帝王看著他一手栽培的太子,那隻蒼老的手忽然緊緊的握住顧元池,他艱難的開口:“宋宋遇辭咳咳咳會誤你的事要麼殺了他,要麼叫他一輩子也回不去,不要不要留情。”
這不是關於禮朝的,而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囑托。
顧元池的眼神一凝,沒有遲疑的應下:“父皇安心,兒臣明白。”
隨著顧元池最後一個字音落下,皇帝的眼神漸漸渙散,那隻被太子緊握的手,也無力地垂落下去。
燭火猛地跳動幾下,噗嗤一聲熄滅,黑暗瞬間吞噬了整個寢宮。
顧元池呆跪在原地,腦海之中,有一瞬間的空白。
原劇情之中,皇帝臨死前並沒有交代原主任何有關宋遇辭的事,他了解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他的太子會毫不留情的開戰,更會毫不手軟的殺了宋遇辭。
但現在,宋遇辭礙了顧元池的路了。
皇帝看明白的太晚了,除了那次為了宋遇辭出頭責罰端妃,顧元池從來沒有在人前表露過對宋遇辭的在意。
他明白的太晚了,或者說顧元池的勢力太大了,東宮之中的所有事,全部都被宮人三緘其口。
在這說,他不覺得他的兒子、他親手挑出來的太子,會是一個耽於情愛的庸人,直到他發覺到兩人之間的不對之處。
但太晚了,他親手扶持的太子羽翼已豐,在顧元池的保護之下,就連皇帝也無法在暗處對宋遇辭動手。
老皇帝見過的人多了,宋遇辭演的是好,幾乎騙過了他,但是他還是放心不下,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
所以,朕的太子,要麼殺了他,要麼囚住他,誰都不能攔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