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日,嘉和市宛如被一顆重磅炸彈擊中,原本平靜的官場與市井,瞬間被攪得天翻地覆。
常務副市長劉玉田,這位在嘉和市官場深耕多年、權勢滔天的人物,因被人舉報,被省紀委工作人員帶走。
那場麵,沒有喧囂的警笛聲,卻比任何警報都讓人膽寒。
幾輛黑色轎車悄無聲息地停在市政府大樓前,幾個神色嚴肅的人下車後,徑直走向劉玉田辦公室。
簡單交談幾句後,劉玉田麵色陰沉,默默跟著他們上了車。
車子絕塵而去,隻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官員和竊竊私語的工作人員。
這一走,劉玉田再也沒回嘉和市。
消息如野火般迅速蔓延,整個嘉和市陷入一片人心惶惶之中。
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人們談論的話題無不圍繞著這件事。
官員們更是人人自危,生怕自己哪點事兒被牽扯出來。
平日裡那些與劉玉田走得近的,此刻更是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有的忙著銷毀可能暴露問題的證據,有的四處打聽消息,試圖摸清省紀委的調查方向,還有的乾脆請假躲在家裡,不敢露麵。
嘉和市,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城市,如今卻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
回溯往昔,1995年之前,嘉和市在全省經濟版圖中是耀眼的存在,穩居前三。
當時,嘉和市與江寧市堪稱全省經濟的雙子星,彼此競爭,互不相讓,工廠林立,機器轟鳴,商業繁榮,街頭巷尾充滿了活力與機遇。
官員們意氣風發,百姓們安居樂業,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
自1995年後,嘉和市經濟如坐滑梯般一路下滑,很快便跌出全省經濟前十。
這一變化,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嘉和市官員和百姓的心頭。
曾經那個能與江寧市一較高下的城市,如今卻被遠遠甩在身後,被人家狠狠踩在腳下。
那種落差感,就像從雲端跌入穀底,讓人難以接受。
此後多年,嘉和市雖努力掙紮,試圖重振雄風,可無論怎麼折騰,都難以再現往日輝煌。
彆說追上曾經的老對手江寧市,哪怕想要殺入全省經濟前十名,都成了奢望。
如今的嘉和市,就像一位落魄的貴族,過往的驕傲與榮耀一去不複返。
偶爾,在一些老一輩人的口中,還能聽到“想當年嘉和市怎麼怎麼樣”的感慨,但那也隻是對過去輝煌的緬懷,無法改變當下的困境。
劉玉田被帶走,無疑讓嘉和市本就脆弱的局麵雪上加霜。
在嘉和市官場,劉玉田可是個傳奇人物。
他從基層一步步乾起,憑借著精明的頭腦、圓滑的處事方式和強硬的手腕,在官場中平步青雲,威望極高,甚至比市委書記和市長還高。
他在嘉和市官場經營多年,門生故舊遍布各個部門,形成了一張龐大而複雜的關係網。
這張網,既是他在官場呼風喚雨的資本,如今卻也成了嘉和市官場動蕩的根源。
他這一進去,整個關係網開始鬆動,甚至出現裂痕。
那些依賴他的人,失去了主心骨,不知所措;與他有利益糾葛的人,擔心被牽連,紛紛與他劃清界限;而那些一直對他心懷不滿的人,則趁機落井下石,試圖在這場風波中謀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