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指尖在桌沿頓了頓,目光掃過會議桌兩側。
空氣裡的沉默越來越沉,方才張國棟、慕容博文和邱永逸的表態,像是在平靜湖麵投下巨石,現在漣漪還沒散,反對的聲音就跟著冒了頭。
段福貴放下茶杯,杯底與桌麵輕碰,發出一聲悶響。
他手指摩挲著杯沿,視線落在麵前的乾部履曆表上,聲音不疾不徐:“張揚同誌能力確實突出,嘉和的改革也離不開他。
但咱們得按規矩來,他從縣區調市裡任常務副市長,滿打滿算才七個月,這時候再提市長,省內近十年都沒這先例。
底下市縣的乾部要是看了,難免會有想法——是不是隻要動作快,就能破格再破格?
風氣要是帶偏了,後續的乾部管理不好做。”
這話戳在“規矩”上,不少人悄悄點頭。
乾部提拔有不成文的節奏,太快容易讓人覺得“不穩”,更會讓那些按部就班熬資曆的乾部寒心。
段福貴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目光掠過曹先,補充道:“而且嘉和現在是特殊時期,班子穩定比什麼都重要。
一步一步來,先讓他多扛些事,等後續條件成熟了再提,大家心裡也更服帖。”
說的挺好,隻要不是傻子都能聽出來,段福貴不想讓張揚上位。
等到時機成熟是什麼時候?
馬灣跟著開口,手指在陳明遠案的卷宗上敲了敲:“福貴同誌說的在理。
還有個關鍵問題——班子搭配。
林振華同誌在嘉和任書記性格本就偏硬,之前跟張揚同誌在常委會上就多次有分歧。
要是張揚同誌再任市長,兩個強勢的主官湊在一起,日常工作難免磕磕絆絆。
咱們常說‘將相和’,市裡的黨政一把手要是擰不成一股繩,底下的部門更會無所適從,改革和建設隻會更慢,經濟也很難發展起來,會消耗在內鬥之中。”
他抬眼看向曹先,語氣加重了些:“嘉和現在缺的是‘補窟窿’的人,更缺‘穩盤子’的人。
要是因為主官矛盾再出亂子,省裡沒法向中央交代,也沒法向嘉和的老百姓交代。”
兩個反對者。
馬灣反對倒也正常,誰不知道陳明遠跟他關係不錯。
沒有張揚,陳明遠也不會進去。
所以他反對,倒也在意料之中。
戴子昂放下筆,身體微微前傾:“我也同意兩位同誌的意見。
宣傳口最近收到不少嘉和市民的反饋,都在盼著改革能穩紮穩打。
張揚同誌的‘急脾氣’在推動改革時是優勢,但在平衡各方關係上,確實需要再曆練。
而且從宣傳角度看,短期內連續破格提拔,容易引發外界對‘乾部選拔標準’的猜測,反而不利於營造穩定的輿論環境。”
戴子昂的發展震撼了所有人。
特彆是‘乾部選拔標準’的猜測,反而不利於營造穩定的輿論環境這句話,很致命,很有可能成為張揚上位不了的阻礙。
所有人目光看向戴子昂,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按理說,他剛來江寧省,不應該跟張揚有矛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