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駕親征卻最終铩羽而歸,趙匡胤在回京的路上是不是就一直黑著臉生悶氣呢?如前所言,倘若趙匡胤果真如此,那麼他就不配和拿來和秦皇漢武相提並論。在回京途中,趙匡胤先是去拜訪了已經年逾八十卻精神矍鑠的老道蘇澄並向其詢問養生之道,然後他又下詔免除了此次禦駕親征所過州縣這一年的秋租。不過,他在這一路上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任命王明為荊湖轉運使,他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劍指南漢!
此次親政北漢是趙匡胤帝王生涯的一個美麗的錯覺和遺憾,現在他決定回到先南後北的既定國策上來,而在南漢、南唐和吳越這三者之間他將目標首先對準的就是南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也是趙匡胤任命王明擔任荊湖轉運使的原因之所在。
回到開封的趙匡胤並未立即下令發兵攻打南漢,他必須得給王明充足的時間去籌措戰爭所需的海量物資,況且攻滅一個國家絕不是兒戲,這需要多方麵的準備。再者說,宋軍剛剛從太原撤軍,無論是軍隊還是這個國家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複元氣。當然,這一切並不影響趙匡胤為此次北征的有功將士進行封賞,這其中得了最大彩頭的正是在石嶺關外領兵大敗遼軍的宋軍主將何繼筠。趙匡胤下詔給何繼筠建節,這位大宋的功勳戰將終於憑借自己的戰功而成為了一名節度使——建武軍節度使。
就像前麵說的那樣,趙匡胤對那些為國家立下戰功的武將確實恩寵有加,但如果要說他對武將就是一味地恩寵和信任可就大錯特錯了。
何繼筠受封兩個月後,趙匡胤再次搞了一個“杯酒釋兵權”。這天趙匡胤在宮中大擺筵席,被他邀請來喝酒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這些人分彆是:鳳翔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彥超、安遠節度使兼中書令武行德,護國節度使郭從義,定國節度使白重讚,保大節度使楊廷璋。
這些人都是從五代的戰亂中成長起來並鎮守一方的軍政大員,宋朝建立之後,趙匡胤依然對他們委以重任。不過,今時已不同往昔,趙匡胤如今手中所掌控的軍力已經足以壓服全國,這些資曆和威望都極高的老將對趙匡胤來說不再是什麼的威脅,而是隱患。
一番君臣禮節之後,大夥兒開始喝酒。席間,趙匡胤溫和地笑道:“愛卿們為國操勞一生,現在年紀也不小了,可大家現在都還個個身負重任為國操勞邊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朕在對你們擠乾榨淨不肯讓你們安享晚年呢!”
這番話你能聽出什麼意思?神經大條的人可能覺得這就是皇帝老兒的一個小感慨,可要考慮到時局。趙匡胤大老遠地把這些人召到京城來難道就是為了要跟這些人喝酒聊天?不過,這些人都是武夫,他們不是那種總是習慣於把領導的話進行深度解讀的文官,他們心裡可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彎彎繞。然而,這裡麵有一個人是例外,那就是鳳翔節度使王彥超。
說起這個王彥超還真的跟趙匡胤很有故事,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改變了趙匡胤一生命運甚至改變了中國曆史走向的人。當年,二十一歲的趙匡胤從河南出發遠赴湖北去找他父親趙弘殷的老相識王彥超,這時候的王彥超是湖北複州的防禦使。趙匡胤這是第一次出門找工作,心想著自己老爹的這個老相識能給自己一個相對還不錯的工作乾乾,可誰知道這個王彥超相當的乾脆,他直接就在飯桌上把趙匡胤給打發了,他給了趙匡胤十貫銅錢。
賢侄啊,我這個地方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根本沒什麼發展前途,我這裡有十貫銅錢你先拿去路上用著。
趙匡胤也是個要臉的人,人家都這麼說了他總不能還賴著不走吧?就這樣,未來神聖偉大的太祖陛下拿著這點錢走了,去投靠了自己父親的另一個老相識董宗本。
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他給王彥超升了官。儘管王彥超還是鳳翔節度使,但趙匡胤給了他一個中書令的榮譽頭銜,王彥超從此也算是一品大員了。後來,他召王彥超進京,一陣酒酣耳熱之後,趙匡胤趁著酒勁把憋在心裡十幾年的話終於說出了口:“愛卿啊,朕當年去湖北投奔你,你為啥用那一點錢就把朕給打發了?朕到現在都想不通你這是為啥啊?”
王彥超立馬嚇得麵無人色,自打趙匡胤當上皇帝之後恐怕他就一直都活在恐懼之中,這時候老趙主動把話挑明了,他更是嚇得魂不附體。他馬上離席,然後跪在趙匡胤的麵前惶恐請罪:“陛下,淺水怎麼能夠養活得了神龍?如今看來,當時我不把陛下留在那個小地方其實是老天爺的旨意,非臣所能決定的啊!”
趙匡胤聽完哈哈大笑,也沒有再說什麼。但是,王彥超可就不這樣想了,他這天晚上很有可能是徹夜未眠。第二天,王彥超的一封請罪書送到了趙匡胤的麵前:“陛下,臣有罪,臣現在就待在家裡等著你派人來治我的罪。”
當然,作為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這點肚量還是有的。他派人前去王彥超家裡對其好生撫慰,讓他不要多想,這事已經過去了,昨天晚上就是跟他開了個小玩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