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手遮天_北宋帝國興亡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章 一手遮天(1 / 1)

第1章一手遮天

當趙恒咽下最後一口氣並就此永恒地與世訣彆之後,在場的一眾宰輔大臣當即跪於床前哀慟一片。正當這幫大老爺們兒哭得撕心裂肺之時,一個中年婦人的聲音突然在他們的耳邊響起:“有日哭在,且聽處分!”

眾人抬頭一看,隻見說這話的不是彆人,此人正是剛剛變成寡婦且即將升級為皇太後的劉娥。難掩哀容的劉娥隨即向眾人傳達了趙恒所謂的生前遺命,具體的內容是:皇太子趙禎即皇帝位,皇後劉娥晉升為皇太後並垂簾聽政,淑妃楊氏晉升為皇太妃。

宣詔完畢,這幫宰輔大臣們便退到一旁的殿廬去寫正式的遺詔,執筆人則是曾經的科考狀元、現任參知政事王曾。當看到王曾寫到“軍國事權取皇太後處分”時,身為宰相的丁謂突然叫停了王曾。

“王曾啊,你剛才是不是聽錯了?先帝的遺詔裡有這個‘權’字嗎?”

丁謂的意思是不要把這個“權”字寫進遺詔裡,也就是應該寫成“軍國事取皇太後處分”,這一字之差意思卻大不相同。有了這個“權”字就意味著劉娥隻是暫時代理國政的處分權,有朝一日她得把權力還給趙禎,但如果去掉這個“權”字就意味著劉娥可以無期限地執掌大權。丁謂此舉無疑是在討好劉娥,進而也是在為他自己謀利。

聽到這話,王曾愕然回首看著丁謂:你丁謂想乾什麼?我王曾可沒有耳聾!你這麼快就要背叛剛剛駕崩的先帝?

王曾正色說道:“新帝年幼,太後攝政,這已經是國家的不幸了。有了這個‘權’字才能警示太後,況且我們這麼多人可是親耳聽到了,單單你丁大宰相說沒聽見,難道你是想篡改先帝遺命?你到底是何居心?”

這下就輪到丁謂愕然了。他沒想到向來一言九鼎的他竟然會被人當麵頂撞,而且頂他的這個人還是此前一向在他麵前表現得很是溫順的王曾。很遺憾的是,這時候丁謂發現曹利用和錢惟演等人竟然都沒有站出來給他幫腔,他也隻得就此閉了嘴。

寫完了劉娥,王曾停了筆。他對身邊的人說道:“關於楊淑妃晉升為皇太妃這事,我覺得暫時還是不要寫進詔書裡了,此事最好是他日再議。”

丁謂先才被王曾頂了一下,正在氣頭上的他聽到王曾這麼說頓時大為不悅。他反過來質問王曾:“怎麼?你剛才不是說我想篡改遺命嗎?這會兒你又想篡改遺命了?”

王曾這一次明顯是他理虧,這時候同僚之中同樣也沒有人給他幫腔,他隻好照著遺命將楊淑妃晉升為皇太妃這事寫進了詔書裡。

詔書寫完,趙禎的皇帝之位以及劉娥的皇太後名分就此在法理上得以確立。有鑒於這是宋朝自開國以來第一次由少帝當位,所以接下來皇帝和大臣如何商政議政就成了一個擺在眾人眼前的一大難題。王曾拿出了東漢時期的舊製,就是大臣們每五日集體朝見一次皇帝和皇太後,這二人同坐於龍椅之上,而在他們與大臣之間則用一道簾幕遮擋起來,意即垂簾聽政。

這個提議看似無可爭議,但丁謂卻有話說。他的意見是皇帝和太後不用這麼頻繁地與大臣們見麵,大臣們隻需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與皇帝和皇太後見一次麵就行了。在這期間如果有特彆重大的國事就由宰輔大臣與皇帝和皇太後一起商量著辦,但如果是一般性的政務就直接由他們幾個大臣處分,等到他們作出決定之後就把決議通過大太監雷允恭送到劉娥麵前,然後劉娥隻需蓋個章就行了。

這裡又冒出來一個大太監——雷允恭。如果說之前的周懷政是內宮第一大太監,那麼此時取代周懷政內宮地位的人正是這個雷允恭,而且這個雷某人也正是靠著親手出麵打擊周懷政才最終對其取而代之,他在檢舉周懷政偽造天書以及涉嫌謀反之事上可謂是出力最甚。更讓人值得深思的是,雷允恭可是劉娥的親信太監,如此可見劉娥在周懷政和寇準落馬事件中同樣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劉娥成了垂簾聽政的皇太後,雷允恭的身價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繼而成為了宮裡最有權勢的太監,他此時的官職是西京作坊使、普州刺史兼入內內侍省押班。

請注意這位雷允恭同誌,此人將會是丁謂的掘墓人,但這並不是說他和丁謂不對付,丁謂和他的關係簡直不能再好。之所以說他是丁謂的掘墓人,原因就在於丁謂不久之後將會重複寇準的命運,他倆的最終倒台都是因為有一個太監“豬隊友”的神助攻。寇準為周懷政所累,丁謂則是被雷允恭所累。

對於丁謂提出的這個建議,王曾當場表示反對。他說:“皇上和皇太後分處兩宮,朝廷的政事決斷需由一個太監來傳達,這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宦官攬權,此乃禍端,你丁謂難道不知道曆史上宦官專權的教訓嗎?”

丁謂對此很是不以為然,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他當然知道這樣做可能會產生的弊端和隱患,可他自信能夠壓得住雷允恭。更重要的是,隻有這樣做才能讓丁謂獨攬大權,以後國家大事就是他自己一個人說了算,而雷允恭就是他的一個傳聲筒,劉娥則是受他操控的木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丁謂和王曾為此而爭執不下,這事最後就隻能交由劉娥裁處。讓王曾不解的是,劉娥最後竟然同意了丁謂提出的方案也就是宰輔大臣每月隻需要進行兩次麵聖即可)。當然,這其中少不了雷允恭的功勞,正是他對劉娥的一番進言才讓丁謂得償所願。

這事不止是王曾難以理解,很多人都不明白後來的那個在曆史上精明強悍的劉娥此時為何會做出這個決定。這明顯就是一個典型的膽小怕事的婦人才能乾得出來的事,難道劉娥也被凶狠陰毒的丁謂給嚇到了?還是說她在故意示弱於敵以麻痹丁謂?抑或她鑒於自己的實力還不夠強大,所以選擇了暫時性地對丁謂忍氣吞聲?

以上這些都不得而知,但顯而易見的是,丁謂這時候的權勢簡直堪稱如日中天。老皇帝駕崩了,新皇帝是個毛頭小孩,皇太後是個非常聽話懂事的婦道人家,而他丁謂則是朝堂上說一不二的大宰相。往大了說,這個時候的宋朝皇帝其實就是他丁謂,而且這種說法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新皇繼位,大赦天下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例行項目,而文武群臣集體升官發財也是慣例:宰相丁謂加授司徒,宰相馮拯加授司空,樞密使曹利用加授尚書左仆射兼侍中,參知政事任中正加授兵部尚書,參知政事王曾加授禮部尚書,樞密副使錢惟演同加兵部尚書,樞密副使張士遜加授戶部侍郎。

這份加官的名單自然是丁謂擬定的,他給自己封了個司徒,王曾對此就有些看不過去了。他找到丁謂,說道:“司徒這個頂級職銜已經空置了幾十年了,你把它落到自己的頭上就不怕彆人在背後議論你嗎?”

王曾真的是大錯特錯了,他以為丁謂會像他一樣是個知道要臉的人,但丁謂的臉皮早就練得比開封的城牆還要厚。對於王曾的這番質問,臉上毫無慍色的丁謂隻是顯得很有風度地一笑了之。

接下來,丁謂的舉動讓世人徹底看清了他到底是一個如何陰險狠毒的角色!

上麵說到趙禎繼位之後隨即下詔大赦天下,但有些“罪人”卻不在大赦之列,比如說寇準和李迪。他倆可都是背負著有罪之人的名頭被外貶出京的,尤其是寇準,他的罪名可是“謀逆”。值此大赦天下,他們不出意外地被丁謂給排除在外,不但如此,丁謂還給他們準備一份“驚喜”。

這天丁謂將中書省的幾位主官都召集到身邊商量一件要事,雖然他習慣了獨斷行事,但有些事還是得走一個過場。

丁謂說道:“我覺得先帝駕崩有兩個人應該被追責,要不是被他們給氣著了,先帝未必會走得這麼早。對,我說的就是寇準和李迪。我看乾脆把寇準貶到雷州去,讓他去當個司戶參軍好了,李迪罪孽輕一點,就貶他為衡州團練副使吧!你們覺得怎麼樣?”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大驚失色!

丁謂此舉簡直是就是要把寇準和李迪追殺至死的節奏,尤其是寇準的貶所竟然是臨海的雷州今廣東雷州),丁謂此舉就差直接把寇準踹到海裡去喂魚了。曾經的宰相被如此不死不休地連續貶黜在宋朝的曆史上可是從未有過的先河,即使放在唐朝也恐怕隻有武則天貶黜長孫無忌可以與此相提並論。要知道,寇準此時已經是一個花甲老人了。

王曾再一次站起來表示反對,可丁謂立馬狠狠地瞪了一眼王曾,而且這眼神中可謂是殺氣騰騰。他對王曾陰冷地說道:“怎麼?我說王曾啊,你這個當初把房子借給寇準居住的人還有異議不成?難道你真的也是寇準的同黨?”

此言一出,王曾再不敢多說一個字,因為在寇準離京之前,他確實把自家的房子借給無處可居的寇準居住過一段時間。同黨?李迪就是因為被說成是寇準的同黨而慘遭丁謂的迫害,丁謂這話無疑就是在質問王曾是否也想享受一下李迪此時的待遇。這下連王曾都閉嘴了,其他人就更不敢開口說話。

丁謂隨即命令知製誥宋綬草詔:貶道州司馬寇準為雷州司戶參軍,戶部侍郎、鄆州知州李迪為衡州團練副使。而且,這份貶官文書還得像上次那樣抄錄給全國各個州縣,甚至要讓遼國人也知道這兩人為何會再次被貶。

在寇準和李迪的貶官製裡,丁謂分彆給他們再又加了一個罪名,寇準是“為臣不忠”,而李迪則是“附下濟惡”。當宋綬將這二人的貶官製拿給丁謂審閱時,沒想到丁謂竟是勃然大怒。

他對宋綬吼道:“你宋綬作為知製誥怎麼連個詔書都不會寫了?你看看你這寫的是什麼?”

宋綬連忙認錯:“還請宰相大人示下!”

大才子丁謂氣不打一處來,他抓起筆就在上麵加了這麼文采斐然的一句:嘗醜徒乾紀之際,屬先皇違豫之初,罹此震驚,遂至沉劇。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當寇準和李迪罪行敗露之時正是趙恒患病的時候,趙恒因為他倆所犯之事而變得病情加重,而趙恒最後就是被這兩個逆臣給活活氣死的!

就此,寇準和李迪不但背負了一個“逆臣”的罪名,另外還被指控“間接弑君”。這幾乎就是徹底地將此二人給釘死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丁謂之陰毒和凶殘由此可謂是體現得淋漓儘致。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 糟!我老婆外麵有狗了 青蓮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