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大軍進抵麟州城下後,李元昊立即命令攻城,西夏人野戰倒是沒得說,但攻城這玩意兒卻還是功力淺薄了些,況且他們最初投入攻城的軍隊還是這一路上臨時收編的那些準備拿來做炮灰的黨項泥腿子。話雖如此,但王凱卻不敢怠慢,他帶領宋軍頑強守城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西夏人的進攻,而他自己更是親赴城樓督戰且日夜都甲不離身。
在麟州遭受圍攻的時候,身為近鄰的府州又在乾什麼呢?答案是不知情。李元昊這次可以說是將麟州給圍了個密不透風,而且他還把麟州周邊都給打劫了,以至於麟州連有個出去報信求援的人都沒有。那怎麼辦?麟州知州苗繼宣麵向城裡的所有軍民發布懸賞令:有誰能夠將麟州被圍的消息給帶出去必有重賞!
麵對苗繼宣開出的賞錢,眾人雖然心動但卻自知沒那個本事拿到這筆錢。外麵是好幾萬西夏人圍成的鐵桶陣,你苗大人讓我們出去報信那不純粹就是找死嗎?況且我們就算願意去也未必能夠衝得出去!
就在苗大人急得如鍋邊的螞蟻之時,軍中的一個已經年近四旬的大叔悄悄靠了過來:“大人,要不我去試試?”
苗繼宣扭頭一看,見此人原來是麟州的通引官,名叫王吉。
“好!你需要帶多少人跟你一起出去?”
苗繼宣的臉上是一副“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悲壯之色,但王吉卻是哈哈一笑,說道:“外麵那麼多西夏人,我怎麼可能還帶彆的人一起出去,就我一個人便可以了。”
王吉敢誇下這個海口顯然是心裡已經想好了主意,但更重要的是他還得有這個膽量。說到膽量,如果在麟州城裡他王吉說自己膽量第二,那恐怕沒有人敢說他是第一。作為一名在軍中早就威名遠播的戰場宿將,王吉此生到目前為止曆經大小數十戰,每次打仗他都隻射一支箭,這支箭的目標就是敵方的主將。射殺掉對方的主將之後他直接扔掉手裡的弓,然後扯掉身上的鎧甲赤裸著上身就殺入敵陣,如此悍勇之輩在所有宋軍將士裡當屬獨一份。這樣的猛人又豈是無膽之輩?
當天夜裡,王吉換上了一身西夏的軍服,然後帶著一副弓弩和幾日的乾糧被人用繩索悄悄地放下了城牆。他大搖大擺地穿梭於西夏的軍營,遇到巡哨的西夏士兵他還用黨項語跟對方打招呼,他就這樣成功地穿過了西夏人的包圍圈跑到府州去求援。更神奇的是,報完信之後,王吉又用同樣的方式再次返回到了麟州城內,麟州的將士對他這次的舉動都報以“萬歲”的呼喊。
不過,府州儘管得知了麟州被圍的消息卻有些愛莫能助,府州方麵為何不去救援麟州?因為兵力太少,也因為不想被李元昊再次圍點打援。府州城裡的宋軍才六千來人,這麼點人就算一起出去救援麟州也未必能讓李元昊看得上眼,更何況府州城還要不要守了?雖然府州沒法抽調兵力過去支援麟州,但它可以把軍情上報,那麼麟州的援兵到底在哪兒呢?
得知李元昊兵犯麟州,最緊張最激動的並不是陝西的宋軍,也不是夏竦和陳執中這些軍政一把抓的地方大佬,因為我們前麵也說了,麟州在當時並不是陝西路的轄境,而是由河東路的太原府管轄。況且,麟州與陝西路的延州也是相距太過遙遠,此時麟州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太原府的駐軍。承蒙老天保佑,宋朝這時候派出去增援麟州的是駐守太原的宋軍主帥高繼宣——北宋大將高瓊的次子,名將高繼勳的弟弟。
高瓊的兒子們堪稱現實版的楊家將,他總共七個兒子,長子高繼勳在宋遼戰爭時期揚名河東,而次子高繼宣則在兄長過世後代兄守邊,高瓊的其他幾個兒子諸如名將高繼隆這時候也是在陝西與西夏對壘,名副其實的“高家將”。
在接到麟州告急的文書後,高繼宣隨即親自點集兵馬殺奔麟州而來。倒黴的是,這才剛一出門宋軍就在天門關外遇到了大麻煩。這天的黃昏時分宋軍來到了一條大河邊上,就在全軍準備渡河的時候天空中突然是下起了瓢潑大雨,可救兵如救火,下點雨怎麼可能阻擋行軍?高繼宣命令全軍抓緊時間冒雨組織強渡,但奈何後勤部門準備的渡船實在是少了些,到了半夜也隻過去了一半的人。更糟糕的是,大雨不停地降落導致河水暴漲,水勢之洶湧以至於宋軍後來根本沒法繼續渡河,宋軍也由此是被大河給隔成了兩部分。
前方的麟州正在跟西夏人慘烈廝殺,這邊自己卻被這該死的大河給擋在了半路,高老爺子也是心急如焚。關鍵時刻,老祖宗的封建迷信立下了一件大功,高繼宣命人擺上香案再殺牛宰羊並拿出好酒祭拜蒼天大地以及各路神仙,還整出了一篇祭文對著蒼茫天地一頓大吼:“老天在上,各位神仙在上,請你們不要為難我老高了,趕快讓我過河吧!”
當然,這話其實是調侃。高將軍可不是那種五大三粗的武人,再怎麼說人家也是“將二代”,史稱其:幼善騎射,頗工筆劄,知讀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神奇的是,淩晨時分這雨還真的就停了。全軍渡河之後,高繼宣帶著這幫人極速殺奔麟州。要說這吉人自有天相這句話還真的不是憑空而來的,高將軍在河邊的一通虔誠祭拜還真就把老天爺給感動了,這一路上他走得也叫一個暢通無阻。
反觀李元昊這時候卻是滿頭大包,他被麟州的城牆給死死地堵在城下無法前進一步,比這更讓他感到惱火的是城牆下他還死了成千上萬的人。
很明顯,這一次天命所眷顧的人不是他李元昊,而是高繼宣。具體的表現就是,高繼宣不但成功地率軍趕了過來,而且李繼遷竟然對此事毫不知情,這也讓高繼宣避免了重蹈劉平和任福被半道伏擊的覆轍。由於麟州還被李元昊的重兵給圍困著,而且西夏人這時候也在麟州的周邊地區到處打家劫舍,高繼宣為了穩重起見也就沒有讓自己的疲憊之師直接去和李元昊硬剛,再者說他也剛不過李元昊的十萬大軍,於是他率軍於這天夜裡進入了府州。
在確保自身安全得到保障後,高繼宣當然也不會忘記苦戰已久的麟州,進城以後他便下令在軍中招募勇士,其任務就是今天晚上去劫李元昊的大營。可惜的是,這次夜襲規模太小且準備也不夠充分,西夏人在經曆短暫的慌亂之後成功地擊退了這支宋軍。
這次夜襲的失敗讓高繼宣對手下的這批已經習慣了過和平日子的禁軍很是失望,他們的對手可是這幾十年來幾乎年年征戰的黨項人,僅憑這一點就能讓禁軍裡的這些安樂兵相形見絀。為此,高繼宣轉而打起了本地人的主意。作為宋、遼與西夏的交界地段,麟府二州的本地民眾早就習慣了生活在長期的戰備與戰鬥之中,此地可謂是民風剽悍,而這種氛圍其實早在唐末的藩鎮割據時代就已經開始生根發芽。毫不誇張地說,麟府二州的本地駐軍和廂軍在戰鬥力上絕對遠超內地的那些沒曾見過戰場廝殺的禁軍。
想明白了這一點後,高繼宣做出了一個非常之舉:他決定從本地的犯人之中挑選精壯之士編入廂軍,而且不止是牢裡關著的犯人,凡是以前犯過事而被刺麵的人也包括在內。你們不是民風剽悍嗎?不都是一群凶神惡煞嗎?那我就把你們這群惡人當中的惡人給集中起來,如此便是一支虎狼之師。還記得當年平定秦末各地暴亂的那支由章邯率領的秦軍嗎?那些人就是由一群勞改犯所組成的,其戰鬥力之強悍我們就無需多言了吧?高繼宣這一招深得此中精髓,而當他最後清點人數時也是不由得喜上眉梢,這支隊伍竟有兩千多人,高繼宣隨即將這支軍隊命名為“清邊軍”。
利劍有了,怎麼用可就是一門藝術了。你李元昊不是擅長放誘餌釣大魚嗎?這一次高繼宣決定也要給這位西夏的大皇帝來一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鑒於麟州當前的情勢極為緊迫,雖然清邊軍才剛剛組建但卻必須立馬投入戰場,而且還得去充當誘餌。高繼宣命令清邊軍出城趕往一個名叫三鬆嶺的地方並在那裡設伏待敵。雖說是設伏,但卻得正大光明地設伏,目的就是要讓西夏人知道有一支不知死活且數量龐大的宋軍正在三鬆嶺地域活動,所以務必請求西夏的皇帝陛下前來對其予以殲滅。
三鬆嶺,這裡是一片地勢險峻的山地且多峭壁陡坡。李元昊得知有宋軍在此地出現也是大喜過望,宋軍躲在城裡他確實沒轍,可你要是敢走出來就彆想再活著回去。為了吃掉這支宋軍,李元昊不惜下了血本地派了好幾萬人過去,用意當然是為了殺宋軍一個片甲不留。以多欺少向來是李元昊的特長,比如延州城外的十萬打一萬,比如好水川的十萬打兩萬,再比如此時的數萬打兩千。在他想來,這一戰可以說是穩操勝券。
李元昊這個夢倒是做得很美很香,但這一天的三鬆嶺之戰的結局卻讓他寸斷肝腸,這裡幾乎成了一座埋葬西夏騎兵的墳場。
要說這騎馬衝鋒,西夏騎兵乾起來自然是輕車熟路,可在山地行軍打仗,你騎術再好也等於零蛋,這時候的戰馬不但不是你的得力助手,反而是你的累贅,甚至會讓你因此而死不瞑目。當西夏軍隊進入三鬆嶺後,兩千清邊軍突然從山路兩旁的草堆裡衝殺而出,這些手拿大刀或利斧的人就像是餓了好些天都沒找到獵物的猛虎一般,他們的眼神中滿是凶狠,而他們手中那明晃晃的殺人利器更是饑渴難耐想要嗜血。
麵對在山路上左右顛簸的西夏騎兵,清邊軍一窩蜂地衝上來上砍人下砍馬,西夏軍隊連人帶馬瞬間躺倒一片。霎那間,宋軍的喊殺聲和西夏人的哀嚎聲以及戰馬的嘶鳴聲響成一片。在狹窄的山路上,後麵的西夏人由於前麵正在激烈廝殺根本沒法上前助戰,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同伴被砍成幾段,而他們想要後退卻又被夾在中間更是無法調轉馬頭,結局就隻有一個:等著宋軍把前麵的人給收拾完畢之後再來收拾他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有身臨其境我們才有可能感受得到西夏人此時的處境和心理的恐懼。在戰場上失去了機動性的鐵甲騎兵也就是一堆待宰的羔羊,就算是下馬步戰估計掄上幾刀也立馬氣喘籲籲,如果轉身逃跑那後果隻會更慘,隻需幾步就會被對方追上然後從背後一刀斃命。終於,在親眼目睹自己的同伴被宋軍瞬間砍殺了數百人之後,西夏人從精神意誌上開始崩潰了,這些人不想做待宰的羔羊,想要廝殺又隻能乾著急,於是他們開始了向後潰逃。
參考宋夏戰爭的諸多戰例以及李繼遷時代的陳年舊事,我們都能發現一個很常見的現象,那就是黨項軍隊在兩種情況下很容易發生潰逃:主將被殺以及前軍被對手迅速殲滅。前者是因為失去了主心骨,後者則是因為被對方強大的兵鋒給嚇破了膽。很明顯,這一次西夏人是被清邊軍所爆發出來的駭人戰力給嚇破了膽。
隨著西夏人的開始潰逃,這一天戰場上最慘的一幕就此到來:幾萬人的西夏大軍在山路上如一條長蛇盤臥於地,在“蛇頭”被砍掉之後,中段位置的西夏騎兵開始強行調頭逃跑,但後麵的人根本不知道前麵發生了什麼事,踩踏就此在狹長而蜿蜒的山道上發生!
如果是在大平原上作戰,前軍的潰逃首先衝擊的就是本方的主陣,而當主陣如果也被裹挾進潰逃的隊伍就會發生如海潮一般的超級潰敗,到了那個時候還不用敵人在後麵追殺,單是自己人就能把整支軍隊給消滅大半。潰敗發生在在平原上是海潮,那麼在山道上呢?那就是是山洪!
西夏人此刻就是一股山洪,當它們的蛇頭被斬斷之後,數萬人的西夏大軍就此從前至後化身為一股狂暴且迅猛的山洪開始倒卷回流。他們被自己人的戰馬所踐踏,或者是直接被撞下山崖,而為了活命,更多的人也是在不顧一切地奪路而逃。這時候哪還有什麼戰友,哪還有什麼長官,有的隻是動物的本能——想要逃生活命的本能。不管是為了不被宋軍追殺還是不被自己人踩踏或墜崖而死,整個西夏大軍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路狂奔,踢開前麵所有的阻擋,不顧一切地往前狂奔。
當足夠多的屍體終於讓所有還活下來的西夏人彙聚成了一股向著同一個方向順流而去的洪水後,三鬆嶺也隨之重歸寧靜。三鬆嶺之戰宋軍大勝,兩千清邊軍麵對比自己多出十餘倍的敵人取得了完勝,此戰宋軍單是對敵的斬首數量就是一千餘級。然而,西夏方麵此戰最慘重的損失並不是在這裡,而是被他們自己人碾死於山道上以及被撞下山崖的那些亡魂,據史書記載:其相躪藉死者不可勝計。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