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元昊率領大軍一路豪情滿懷地趕到渭州城下時卻不禁被眼前城牆上的這一番旌旗蔽日的可怕景象給震住了,他本以為在乾掉了葛懷敏之後就可以將渭州如探囊取物一般裝進自己的口袋,可眼下看來不經曆一番血戰是拿不下渭州。
攻城?這個念頭剛一萌生就被李元昊給否決了,他不是沒那個膽兒,但一想到自己在麟州城下的狼狽就讓他實在是不敢再去想攻城的事。在他看來,麟州那麼一座小城他就損失了數萬兵馬,渭州作為涇原路的首府自然更難被攻陷。
李元昊就此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他的軍師張元同樣感覺腦袋很疼。按照張元在戰前的計劃和設想,西夏軍隊隻要將涇原路的宋軍主力給引誘出來然後聚而殲之就能輕易奪取渭州。如此一來,儲存了大量物資和財富的渭州就將成為西夏的一個超級後勤供給站,而西夏也將以此為前進基地威逼長安。在對宋的戰事上,張元是一個比李元昊還要激進和狂熱的好戰分子,雖然如今我們沒有這方麵的史料支持,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定然力勸過李元昊對渭州發起攻擊,但李元昊左右思量之後卻拒絕了。
張元的心底就此徹底涼透了,而李元昊又何嘗不是如此?攻占渭州再奪取長安,繼而將蜀川與宋朝隔絕,最後逼迫宋軍退守潼關以保洛陽,這是他們此次出兵之前的戰略計劃,也是一個讓他們感到目眩神迷的壯麗夢想,可現實卻是他們在第一步上就被絆住了腿腳。要知道他們能夠來到渭州城下就已經是曆經了千辛萬苦,葛懷敏的那一萬人確實被他們全部消滅了,可西夏軍隊至少也是死了一萬人。但結果呢?渭州還是如銅牆鐵壁一般矗立在他們麵前,他們一番忙死忙活但最後卻發現全都是在白忙活,這能不讓人氣餒嗎?
難道這一次又要兩手空空而回嗎?不!絕不!雖然李元昊不同意對渭州發動強攻,但他此時的不甘和憤怒絕對不比張元少。既然爬牆殺人這活兒實在是難度太大,那麼能不能想辦法把城裡的守軍給引誘出來呢?
李元昊想到的辦法很簡單,而且這種事他也經常乾,他簡直就是這方麵的專業戶,那就是殺人放火。在他想來,隻要西夏人表現得足夠的血腥和殘暴,那麼王沿就絕不會坐視城外的宋朝百姓慘遭塗炭,而一旦王沿肯出城作戰,那麼他的計謀就得逞了。於是,隨著李元昊的一聲令下,西夏軍隊在渭州方圓六七百裡範圍內大肆地燒殺擄掠,再加上他們在來渭州的路上就已經是雙手沾滿了宋朝百姓和軍人的鮮血,整個涇原路就此被西夏人幾乎是進行一次地毯式的血洗。
當年宋遼戰爭時期,遼國人的十萬鐵騎在河北大地上也曾乾過這樣的事,各地的宋朝守軍礙於自身的實力被迫龜縮在城裡不敢出戰,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城外的百姓慘遭遼國人的荼毒。此時涇原路上尤其是渭州周邊那些軍寨裡的宋軍將士同樣是隻能坐壁自守,他們如果敢出去挑戰,那麼結果就隻能是和肉包子打狗一樣的結局。
在渭州周邊展開瘋狂殺掠的同時,為了製造聲勢並給王沿和宋朝施加心理威懾,李元昊命人廣貼布告,上書有雲:朕今欲親臨渭水,直據長安!
消息傳入長安,頓時整個關中地區為之而震恐萬分,當地的老百姓更是有很多人都跑到了深山老林裡去避難。雖然這個想法確實發自李元昊的內心,可他這樣做的真實用意其實還是為了把王沿從渭州城裡給引誘出來,或者是寄希望於宋朝能夠強令王沿出戰。如果西夏軍隊果真通過涇原路而直逼長安,那麼這對王沿和宋朝來說都是不可原諒和接受的,王沿的這種失職完全夠得上砍頭,而宋朝為了長安的安危則勢必會強令王沿出戰。
那麼,麵對李元昊的殘暴和猖獗,王沿作何反應呢?答案是毫無反應。可是,你要他作何反應?他現在幾乎就是一個光杆司令,他能把李元昊給嚇唬住從而保住了渭州城以及城裡的老百姓和各類物資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你還能奢求他做什麼?
王沿連續數日的“無動於衷”讓李元昊對渭州最後一絲的幻想也破滅了。他的這次大型劫掠確實搶了不少東西,但他想要的不是這些,而是渭州城裡堆積如山的糧食和物資,而且僅憑搶來的這些糧食和物資也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去攻打長安,他不是三歲小孩,他沒有那麼幼稚和天真。看著自己的士兵們個個都把自己的大包小包塞得滿滿當當的,李元昊深知這些人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再繼續為他拚命的動力了,再看看渭州城裡的那個依舊把頭縮得死死的王沿,心灰意冷的李元昊最後隻好下達了班師的命令。
促使李元昊放棄進攻長安的打算並就此下令撤軍的原因其實並非如此的簡單,因為當他在涇原路境內瘋狂殺掠的時候,鄜延路的龐籍已經派遣王信和狄青攻入了西夏境內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且王信和狄青這一次的凶狠程度絕對不比李元昊低,因為這二人在不久之後都因為這一次的戰功而以火箭般的速度雙雙被晉升為鄜延路和涇原路的副總管,二人就此成了一路的軍政二把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外,涇原路的宋軍也並非全部都像王沿那樣龜縮不出,就在李元昊下令撤兵的前幾天,涇原路都監景泰就率領五千宋軍於野外將一支正在剽掠的西夏軍隊給暴打了一頓,此戰西夏軍隊被宋軍斬首千餘級。促使李元昊撤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趙禎親筆手詔的嚴令下,此前一直都顯得仁慈穩重的環慶路主管範仲淹這時候也變得暴躁且凶惡起來,他已經下令讓自己手下的驍將範全率領大軍火速趕來增援渭州,而他自己也在準備著親自帶兵赴援。
種種跡象都表明李元昊此次的入侵和殘暴行為已經讓整個陝西的宋軍都憤怒了,葛懷敏被殺、涇原路的大部分中高級軍官戰死殉國,如入無人之境的西夏人在涇原路地界上大發獸性無惡不作,這些已經不單單是涇原路將士的恥辱,更是整個陝西宋軍乃至是整個宋朝的恥辱。龐籍和範仲淹都動怒了並且已經開始發起複仇行動,而且李元昊可是還在自己的屁股後麵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定川寨裡還有數萬的宋軍。這些人要是被範仲淹給收攏起來並斷了他李元昊的歸路,那麼他到時候即使能夠回到西夏也要掉一層皮。
李元昊的精明之處就在這裡,他看似激進莽撞實則謹小慎微,他從不打無把握之仗,更不會冒險搏命。打穿了涇原路,殺了葛懷敏,將涇原路的宋軍將領幾乎團滅,幾乎搶光了整個涇原路,這一次出兵他已然是賺得盆滿缽滿,他完全能夠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昂首回國。
好了,現在讓我們回頭再來說說李元昊和張元在這次戰役開始之前所共同勾勒的那一幅壯美的畫卷。事後來看,這更像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按照張元的構想,這次出動十萬大軍就是要奪取長安,進而將關中甚至是蜀川之地都搶到手裡,然後以潼關為界重新劃分宋朝和西夏的邊界。不得不說,張元是真的敢想也真的敢說,估計就連李元昊在聽到這話時也是險些驚得下巴脫臼。可是,仔細一分析就會發現張漢奸其實是一個喪心病狂的瘋子,更是一個不堪大用隻會說大話的庸才,他在宋朝沒能考取進士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說攻占長安。張元的這個計劃第一步就是打穿涇原路,這一點他基本上是做到了,但也僅此而已,他的戰車駛到這裡已經沒法再前進了。當然,如果他能說服李元昊強攻渭州,那麼情況自然得兩說。
毫無疑問,倘若李元昊真的下令強攻渭州且不惜一切代價,那麼渭州很有可能是會被被攻下來。在這之後呢?在西夏攻下渭州後,陝西各路的宋軍想必也已經兵臨渭州城下,這自然又是一場鏖戰在等待著李元昊。試問:李元昊能夠必勝嗎?如果不能,西夏的大軍會不會因此而覆沒在渭州呢?就算李元昊據城而守,可他畢竟是在大宋境內的縱深地帶作戰,宋朝這時候在陝西擁有將近二十萬的軍隊,就算宋軍圍而不攻也足以把李元昊給徹底困死在渭州。如果直接進行城外野戰,李元昊定然死得更快。
退一萬步說,即使李元昊打退了前來赴援的宋軍,可如此一來他又還有多少兵力能夠去攻擊長安呢?從渭州到長安將是一段長途行軍,到了長安城下又將是一場攻堅戰,這期間西夏軍隊的後勤怎麼解決?搶嗎?但這能保證你可以獲得充足的糧草嗎?而且你一旦圍困長安勢必會招來更多的宋軍,你李元昊又還有多少兵力可以來跟宋朝比拚消耗呢?到時候,長安久攻不下且宋軍的援軍又到了,那麼西夏軍隊又該怎麼辦?不用懷疑,李元昊和張元以及西夏軍隊必然被埋葬在長安城下。
再退一萬步,麵對絕境的西夏軍隊突然戰力爆表成功地從長安突圍而出,可他們想要成功地回到千裡之外的西夏本土卻無異於是天方夜譚,因為他們所要麵對的是長途行軍的消耗以及沿途宋軍的層層阻擊。
最後再退一萬步,就算李元昊曆經九死一生回到了西夏,可那時候他的身邊又還會剩下幾個人?宋朝如果這時候發動大軍直奔他的老巢興慶府,西夏會不會就此亡國滅種呢?
打穿涇原路,攻占長安,隔絕蜀川與宋朝的聯係,這種事就算是換了蕭燕燕時期的遼國軍隊恐怕也不敢想,但張元就是這麼想了,而且還這麼做了,可惜的是他明顯後勁不足。張元的設想確實很美好,而且在戰爭中,作為主動發起進攻的一方就應該以我為主,可你的對手會完全按照你的劇本來配合你演戲嗎?
說到底,張漢奸其實犯了和當年的趙光義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把自己的對手想象成了任由自己操控的木偶。他就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一個隻會紙上談兵卻不知道戰場的形勢隨時都在發生變化的蹩腳參謀。他不知己也不知彼,他把自己想象成了霍去病或李靖,但宋朝可不是匈奴和突厥,宋朝有高大的城池,有數十萬的軍隊,有極深的戰略縱深。匈奴和突厥隻需要端掉他們的王庭就能導致其亡國,可你張元即使攻占了渭州和長安也絲毫改變不了宋朝在西夏麵前依然如巨無霸一般存在的事實,而且這反而會招來宋朝更為瘋狂的報複。事情真要發展到了那一步,那麼西夏必然會亡國,而且是亡在宋朝境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沒錯,宋朝確實書生氣重了一些,有時候更是顯得懦弱,可這時候的宋朝還是有一點骨氣的。麵對遼國發出的戰爭威脅,趙禎都可以強硬地表示自己絕不畏懼與之一戰,那麼你西夏又豈能讓趙禎屈服呢?假如趙禎來個禦駕親征親自帶領十餘萬的宋軍到長安來“剿匪”,你李元昊和張元還能活嗎?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西夏根本就不具備與宋朝比拚綜合國力的實力。按照龐籍的話來說,宋朝可以被西夏打敗無數次,但隻要西夏敗了一次就將是亡國之災。張元賭博式地想要跟宋朝進行決戰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在這一點上李元昊無疑還是保持了足夠清醒的頭腦。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他完全聽從張元的計策,那麼他定然活不過這個公元1042年。
張元,一個在宋朝連科場都不能征服的舉人,但他是西夏國的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他是西夏國的大相國。不管他的頭銜有多麼的耀眼,但這一切終究改變不了他的本質:一個好高騖遠且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宋朝人,作為一個漢人,不遠千裡投奔異國並處心積慮地想要讓自己的母國亡國,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正是偉大的漢奸精神!
以上這些說辭可能會顯得有一些阿q附身的感覺,畢竟現在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就是李元昊趕在範仲淹前來圍堵他之前成功身退,而且這次出兵他可謂是大獲全勝,他還把整個涇原路變成了人間地獄,順帶著讓宋朝的關中地區震蕩不已。無需諱言的是,李元昊的這份成績單恐怕就連當年在河北戰場橫行無忌的遼國人估計都會暗挑大拇指。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