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介的大名我們之前早已耳聞,就憑他上次敢於讓趙禎下不了台就足以證明他是文官集團裡的一個少見的“悍匪”。此人幼年喪父,少年時期的清貧自是不必說,但他堅決拒絕周鄰的接濟,然後在二十歲那年高中進士,如此也難怪其會長出一身的傲骨。不過,如今我們提到唐介或許沒有人知道他是誰,雖然他後來官至參知政事。但是,想必我們都知道南宋的愛國詩人陸遊,而這位唐介同誌正是陸遊的太姥爺,也就是說,陸遊的母親是唐介的孫女。
唐介的八卦此處暫且不提,我們現在要說的是唐介此生的“成名之戰”。
當包拯等人覺得張堯佐既然已經被外放為官,那麼給他加官宣徽使的事也就沒有必要繼續跟皇帝陛下較真了,就連王舉正這時候也妥協了。可是,唐介卻認為宣徽使的頭銜太重,僅次於兩府大臣,所以他堅決要在此事上跟趙禎一爭到底。既然你包拯等人叛變了,那我唐介一個人去做這事好了。
唐介請見趙禎,然後極力要求解除對張堯佐的任命。趙禎被他念叨煩了便開始甩鍋,他說這事是中書省議定的,唐介轉而便要求趙禎追究宰相文彥博的責任,這意思就是要罷免文彥博,但這事趙禎當然不會同意。
退下之後,唐介又到中書省去申請讓禦史台的所有言官集體請見趙禎。這條由趙禎新頒布的規定他倒是沒有忘記,可中書省對此予以了回絕。請見無門之下,唐介索性想撂挑子不乾了,他向趙禎請求辭官,但同樣未獲批準。
如此一來,唐介可就爆炸了。
第二天,唐介再次單獨請見趙禎,這一次他不是要炮轟張堯佐,而是把炮口直接對準了宰相文彥博。
他一上來就對趙禎一陣狂暴的火力輸出:“陛下,文彥博自擔任宰相以來專權任私,聚眾為黨,他在成都的時候曾經秘密派人給張貴妃進獻蜀錦並以此充任兩府大臣。上次貝州平亂,他不過就是個摘桃子的人,所有的功勞其實都是明鎬的,但他回來之後卻當上了宰相。他不但在宮中暗結貴妃,而且還一再地討好張堯佐,其奸人本性暴露無遺。此外,文彥博還與包拯和吳奎等言官暗中交通,此更是彰顯其乃包藏禍心之徒。自他擔任首相以來,官員的人事任免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他的黨羽遍布三司、開封府、諫院、法司、兩製、三館以及京師的各個衙門。這些人和文彥博沆瀣一氣導致如今他在朝中一手遮天,幾乎無人敢訴其短。臣請陛下立馬罷免文彥博,然後把富弼召回京城取代其職。臣和富弼素未相識,之所以舉薦富弼純屬一片公忠體國之心,望陛下明察!”
說完,唐介向趙禎呈上了他彈劾文彥博的奏疏。可是,他卻沒有注意到趙禎此時早已是滿臉漲紅,青筋暴突!
當著皇帝的麵說後妃與大臣私下交通,而且這個大臣還因為搶奪彆人的功勞而當上了宰相,唐介此舉不但涉嫌給趙禎戴帽子,而且還在影射趙禎就是個昏庸無道之主。此外,他指責文彥博結黨並把控了朝政,朝中所有機要衙門和機構都被其黨羽操控,這用來形容權力極盛時期的秦檜倒是很貼近,可文彥博當首相才半年,他何德何能竟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就能跟偉大的“秦相公”相提並論?
言官雖然可以風聞言事,但不代表就可以對彆人隨意造謠和中傷吧?後世的很多人提到這會兒的唐介大都讚賞其忠直,可如此的忠直難道不是宋代版的“紅小將”嗎?如果唐介也對這些讚揚他的人來這麼一出,我想知道這些人是不是還會對其讚不絕口呢?
對於唐介的這份奏疏,趙禎直接扔了回去並勃然大怒,他幾乎是咆哮著嚴厲訓斥了唐介並說要把唐介狠狠地外貶。
皇帝當場如此憤怒,按理說唐介應該下跪認錯吧?至少也應該惶恐不已吧?可是,麵對龍顏大怒的趙禎,唐介毫無懼色,他竟然毫不慌亂地撿起奏疏將其當場給趙禎完完整整地讀了一遍。
唐介此舉已然是在公然向趙禎挑釁了,我們說他是在藐視君上其實一點兒也不為過,可他還有更更囂張的行為。
讀完奏疏,麵對趙禎剛才揚言要將其外貶的威脅,唐介大義凜然且又狂妄至極地回了一句:“臣乃忠義之士,故不惜對陛下犯顏直諫,哪怕陛下要讓臣下油鍋也絕不後悔,區區貶官又何足懼哉?”
趙禎幾乎被氣得快要暈厥了,他命人急召兩府大臣朝見。一眾正在衙門裡辦公的兩府大佬到齊之後,趙禎讓他們傳看唐介的奏疏,然後他不無憤慨地說道:“唐介說彆的事倒也罷了,可他竟然說你文彥博能有今天全是因為張貴妃的功勞,他這是什麼意思?他這樣說把朕置於了何地?”
看樣子趙禎已經是氣得變形了,可唐介呢?這位仁兄此時仍然是坦然而立,而且他還做出了更狂妄的舉動。他徑直走到文彥博的身前,然後以無比囂張的神色對比他年長四歲的文彥博直呼其名地說道:“彥博啊,你應該好好躬身自省,你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趕快主動交代,可千萬不要欺瞞陛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區區一個禦史竟然對當朝宰相如此無禮,這在整個宋朝甚至整個中國古代史上恐怕也是獨一份吧?可身為宋朝的言官,唐介就是有這個膽量和資本,因為我這個禦史不隸屬於你中書省的管轄,我雖然官比你小,可我就是皇帝拿來專門製衡你的,我倆的直接上司都是皇帝,所以我根本用不著怕你。真的很替唐介感到遺憾,他如果和秦檜出生在同一時代該多好,那樣的話還有秦檜逞能的機會嗎?
文彥博不愧是謙謙君子至少在公眾場合他一直都優雅如常),麵對唐介如此輕慢無禮的舉動,文彥博拱手以謝:“彥博在此多謝子方兄教誨!”
文彥博可以如此大度,可這一幕卻讓趙禎和所有的兩府大臣都看傻眼了!你唐介一個區區禦史今天竟然拳打皇帝腳踢宰相,你這是怎麼了?吃錯藥了還是失心瘋了?
樞密副使梁適大聲嗬斥唐介,要他立馬退下殿堂。但是,唐介這時候已經是魔性大發,他的眼裡不但沒有什麼宰相,也不再有什麼皇帝,他不但不走,反而繼續在大殿之上高聲斥責文彥博。
大宋開國以來文官中的第一狂徒就此誕生!
先不說唐介是否忠於職守,可作為儒家弟子,忠君是核心思想,守禮更是立身之本,可他在趙禎麵前如此狂妄哪裡還有半點臣子之禮,他在眾人麵前如此野蠻又哪裡還有半點讀書人的禮儀廉恥之心?此前無論是範仲淹還是包拯都沒有如此出格吧?古今的所有文化流氓估計都得在唐介的麵前大呼慚愧,換了趙匡胤在世,估計唐介的牙齒早就被趙匡胤手裡的玉斧給砸了個稀碎。
趙禎最後沒有辦法,隻能叫人強行把唐介給拖出去,然後命令禦史台的長官王舉正負責糾劾唐介今日的種種不敬之罪。令人意外的是,當唐介被拖走後,文彥博卻開始為他求情:“唐介是言官,上疏言事乃其職責所在,還望陛下不要加罪於他!”
你文彥博是聖人,可趙禎不吃這一套,這口惡氣至少讓他少活半天。對於文彥博的請求,趙禎毫不猶豫地予以拒絕,他這一次非要好好地讓唐介長點記性才行。他急召當班的中書舍人立馬給唐介寫罷官製,他把唐介一腳給踹到了春州今廣東省陽春市)擔任春州彆駕。這裡可是嶺南了,在唐宋時期,隻有犯了重罪的官員才會享受如此待遇,看來趙禎這一回是真的氣瘋了。
我們這裡需要明白的是,由於當時的嶺南地區瘴氣彌漫,所以很多外地人到了那裡都會嚴重水土不服甚至直接暴死於當地,北方人就更是不必說了。唐宋時期如果某個官員被貶嶺南在當時幾乎也就意味著被宣判了死刑,這一點從李師中寫給唐介的送彆詩裡就可見端倪,這首詩就叫做《送唐介》:孤忠自許眾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去國一舟輕似葉,高名千古重於山。並遊英俊顏何厚,未死奸諛骨已寒。天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還。
重點就在這一句:未死奸諛骨已寒。在李師中的眼裡,唐介此去春州多半是死定了,而且文彥博還沒死,他唐介自己就已經隻剩下一堆白骨了。
不止是李師中,朝廷的諸多官員也都認為唐介此去春州必死。這些人想勸趙禎對唐介減輕處罰以免落得個殘殺諫官的曆史惡名,可趙禎現在正在火頭上,因而這些人想勸又不敢去勸,這事弄不好會把自己也給搭進去。就在這種關頭,再次回到京城並擔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的“君子黨”骨乾成員蔡襄獨自請見趙禎。
他沒有一上來就給唐介求情,而是對趙禎采取了捧殺戰術。他對趙禎說道:“唐介確實太過狂悖,但他此舉也是出於一片忠心,陛下能夠讓他儘陳其言足見陛下乃是聖德之君,以陛下之心性必然會對唐介寬大處理。”
在蔡襄之後,禦史中丞王舉正也來給唐介求情。趙禎這時候也氣消了不少,而他也確實沒有想要貶死唐介的意思,於是他又下旨把唐介改貶為英州今廣東英德)彆駕。
春州已經快要靠海了,而英州則在如今的廣州和韶關之間。彆的不說,唐介這下至少不會死那麼快了,甚至可以說隻要他不是想不開,那麼他這條命算是保住了。
趙禎為了不讓唐介死在半路上,特派了一個太監“護送”他去赴任,趙禎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防止唐介給他來個“死諫”。倘若唐介在半道自儘而死,那麼他就可以名垂青史,而趙禎就會背負一個昏君暴君的惡名。考慮到唐介混不吝的性格,趙禎覺得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而且當年劉廷讓就是在半道絕食而死從而讓趙光義悔不當初。臨行前,趙禎特意交代這個太監一定要讓唐介活著到達英州,萬不可死於半道。
可是,很快就有人提醒趙禎:“你這樣會讓外人以為你是在派人押赴唐介就任,況且為了給你出氣,唐介也定會在途中被你派出的太監所欺淩侮辱,這樣反而會導致唐介不堪受辱而死。所以陛下你最好還是不要派專使護送為好,要不然唐介一旦死於途中會讓彆人以為是你授意害死他的。”
趙禎這才恍然大悟,他追回了專使,隻讓唐介自行上路即可。事實上,趙禎完全就是多慮了,唐介根本不可能想著去死,因為他借此揚名立萬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如果他再去自行了段純屬畫蛇添足,而他最後也是四肢健全地到了英州。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