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實在是沒什麼興趣和這小孩子鬥氣,直接道:“張雲,我要看書,你回去吧!真有本事咱們殿試見,不要那麼多廢話!”
張雲臉色一紅,道:“林兄,我好意來看你,再怎麼說我們一路來京城,算是舊識,總有幾分香火情分,你這樣過分,是不是太看不起人了?”
“知道我看不起你你還像狗一樣往上貼,你賤不賤?”
張雲臉色蒼白,呆立原地,驀地轉身就走。
林海也不理他,自讀書去了。
三月殿試,這一千多人也不少了。
就一篇題目: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這有什麼難的,林海提筆寫道:國之為國,自有疆域,疆域之內,自有國民,民事生產,自有工具,農夫有鋤頭,樵夫有斧頭,士兵有武器是也。鋤頭斧頭武器,皆須鐵礦木料,成型後皆須錢財采買,采買所需越多,則市場越大,所事生產方式需求越大也,需求越大,生產所需之日越短,短時日產平日數倍所需,須提高生產方式,提高生產之方式,在格物也。
土地,人丁,物資,資金,市場,生產之方法方式,此為國富民強之六要素也,重之重者,朝廷構架為穩定六要素之根本,朝廷構架,法度也……
寫完了,又看了一遍,改了改,謄抄一遍,有人已經交卷了,空了好多桌子。
林海也交了卷子,被一小黃門帶了,進入另一宮殿。
這是乾嘛?彆穿過來穿過去搞迷路了。
這小黃門,是個太監吧?進皇宮的時候人多,好看的稀奇玩意兒也多,沒仔細看太監長什麼樣子,嗯,太監好像是明朝什麼的叫法,宋是不是叫宦官來著,nnd,彆搞出笑話來啊!
還好,隻穿一重宮殿就到了,殿裡七七八八站了不少人,有科考已經交了卷子的人,都站一堆,一個黑胡子老頭子手拿卷軸,側旁站立,正堂坐了一白胡子老頭子,旁邊還有些老頭子或者中年人,看來是朝廷派來考試的,居然還有武將。
不是說宋朝重文輕武嗎?咦,怎麼沒武舉考試?
那小宦官高聲道:“黃州考生林海報道。”
又對林海道:“這位是樞密使呂端呂大人,”又指了黑胡子道,“這位是禮部王若欽王大人。”
王若欽?《楊家將》裡潘仁美死後陷害楊家的就是王強王若欽吧?還和楊六郎結拜了兄弟,害得六郎昏迷,然後是孟良盜馬……
那王若欽呂端狐疑的看了林海,王若欽攤開卷軸,大聲道:“如若巴蜀之地叛亂,汝當何為?”
這是乾嘛?麵試嗎?這?電影《敦煌》裡的場麵啊!
容不得細想,林海道:“自當起兵平叛。”
王若欽一呆,沒想到回答如此乾脆。又問道:“如何平叛?”
“這,學生不掌兵部,沒去巴蜀,不隻路程,如何知曉怎麼平叛?況且不知叛軍幾何,叛亂之人是誰,因何叛亂,如何能亂出計謀平叛?此乃兵部之事,兵部平日沒有推演麼?兵部能出多少人馬,朝廷能出多少錢糧?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不細察。”林海道。
當林海說到“兵部平日沒做推演麼”時,站著的官員有人臉色不好。
那王若欽沉吟道:“敵五十萬,成都府破,敵酋深諳軍務,朝廷準備出兵三十萬,然糧草財貨不足,如何處置?”
哦,沒錢啊!
林海道:“巴蜀之地,天府之國也。秦滅六國,所賴者,巴蜀糧草也,漢王起事,蕭何功第一者,所賴亦巴蜀也,即便漢末唐末,劉彰王建孟昶庸碌之流守巴蜀,亦是國富民豐,巴蜀之地,若有叛亂,必為人禍也。不外貪官汙吏欺壓百姓,致使民怨沸騰,朝廷當昭告天下,重處貪汙腐化之輩,使叛軍師出無名,承諾每年開年之時,張貼公文,朝廷各部,,各州府縣衙門,各官吏之財務薪奉,民眾督察,以為永例,則叛軍心散,此其一也。”
大殿上一片安靜。
王若欽呆了一呆,大聲道:“隻講軍備。”
看來戳了這些人痛處了。
“巴蜀之地,易守難攻,敵之要點,我之要點,巴蜀長江出夔門,漢中出劍門。派一守將率領一萬騎兵日夜趕往劍門,扼守咽喉,叛軍沒出成都,隻需扼守劍門關,則朝廷、叛軍五五之數也。”林海道,“那巴蜀雖產樹木,然造船不精熟,隻需將夔門之地,劃歸荊湖北路管轄即可。”
“胡說八道,按你那麼說,湖北豈不是大了一塊地方,那湖南怎麼辦?”一個粗壯的聲音道,原來是個武將,還是個老頭兒。
“可以把整個洞庭湖劃歸荊湖南路啊!”林海道。
“胡說,那何以為界?”武將又吼道。
“官道之上,一塊界碑,一麵刻湖南,一麵刻湖北足矣!非但湖南湖北如此,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亦須都如此才是!”林海道。
“嗡嗡嗡……”非但考官交頭接耳起來,連科舉考生也低聲細語的商量。
王若欽又是一呆,道:“不要東扯西拉,發一萬騎兵守劍門,沒有錢財,軍隊如何開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