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和四年。
在景寧女帝治理下,晟國上下政令通達,尋常百姓家亦漸漸倉廩豐實。
有震天雷等火藥的震懾,再加上軍中三年更新迭代的考核製度,鄰邦無人敢犯。
又有與周邦的商業來往,各地都在朝廷支持下大修水路陸路,拓河道、寬商路。此舉,一來減少乾旱洪災,二來盤活各地經濟,僅僅三年,晟國各州府糧食產量大大提升。
有了便利的交通,各種食物、產品的外銷,再帶動當地農業和養殖業……
同時,晟國女政官數量逐年上升。
女子能同男子一樣入朝堂的上級風向,帶動了士族百姓對女子的投入培養,各地漸漸興辦女子學堂。
隨之便是女戶政策、女子律法,也隨著女官增多逐步完善推行。
一處再普通不過的農家院落中,炊煙嫋嫋。
祁非蕊正陪著小女兒看書識字。
小姑娘臉蛋圓圓,紮著兩隻小啾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祁非蕊的聰慧,才三歲,便已經能背下許多詩詞。
“祁娘子!祁娘子在嗎?”外頭傳來兩聲喊。
如今女子間的稱呼,也逐漸從隨夫姓喊的某夫人,變成了從女子姓的某娘子。
祁非蕊聽到,一邊示意女兒先去玩,一邊往外走。
幾隻大狗見到小主人出來,興奮地躥上前,就連院子旁邊的雞鴨也跟著嘰嘰嘎嘎地亂叫起來。
祁非蕊打開了門,外頭是隔壁的周嫂子。
“祁娘子,今年收桃子的又來了,比去年價格還要貴些,我家品相一般,每斤23文錢,你家那幾十畝果園的桃子品相好,估計還能更貴,你看要不要摘了?要是雇人現摘,就是每斤減兩文錢賣。”
“你也知道,我家男人前些年在西南戰場上傷了腿,乾脆就讓人家直接去收了。”
“謝周嫂子掛念,那我跟著一起去看看。”
祁非蕊將孩子交給婆婆照料,便跟著周嫂子去了桃園。
當年陳望山為了救她而死,從西南回到這裡,祁非蕊原本是想等孩子大一些便帶著婆婆和孩子一起搬到縣城去。
可這一留,便留了三年多。
婆婆很能乾,當年獨身將陳望山帶大,得知兒子去世,祁非蕊帶著遺腹子來尋她,對她極好。
她懷孕要生產時,每每從縣城用驢車請來女大夫為她看診。
後來她生下孩子,因為體弱沒有母乳,婆婆便請了隔壁的周嫂子幫忙奶孩子。
時間久了,祁非蕊便對這裡產生一種歸屬。
最開始十幾畝桃園,還是陳望山在世時寄來的錢,婆婆置辦下的,以前不全用來種桃子。
後來隨著各州府特產外銷,各地修路促農養殖,祁非蕊便察覺到了商機,提前一步將周圍的幾十畝桃園也買下來。
如今商路通了,以前運不出去的桃子價格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