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農村人住的房子要麼是自己蓋,要麼是找村裡人幫忙建、還沒有後世那些專門給人建房的建築隊之類的。
所以,這時期的農村人,多多少少都會一點蓋房子的手藝,區彆就在於技術的好壞。
一聽說朱楠武要招人建房,而且每天還給開出三毛錢的高報酬。那些農閒在家貓冬的村民,一個個都跑來踴躍報名。
在家閒著也是乾吃飯,有賺錢的機會誰會錯過。更何況還是給那個現如今村裡名聲最大的朱楠武蓋房。就算是不給工錢,他們也願意乾,正好借這個機會和他交好。
更彆說人家還開出了三毛錢一天的工錢,這可比他們掙滿工分一天賺的還要多。
朱楠武也清楚,以自己現如今在村子裡的名望,隻要他招呼一聲,就算不給工錢,也會有不少人願意幫忙。
但他為什麼沒這麼做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懂得一個道理,這個世上最難還的就是人情債!
所以他給自己製定了一個準則,在他這裡,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用錢解決,千萬不要欠人情。
欠債易還人情難還!
他又不差錢,乾嘛要欠下人情債,給自己找麻煩。
經過一番篩選,最後朱楠武招了三十個身強體壯,建房技術好的村民留下。
其餘沒被選中的雖然失望,但麵對現如今的朱楠武,也不敢當麵抱怨什麼。
招好了人,磚瓦等建房所需材料也陸續送到。
接下來就是按照朱楠武和高雪瑤共同設計的圖紙,開始動工建房。
畢竟是他們夫妻今後要住上一段不短時間的房子,他們當然需要按照自己想要的模樣建造新房。
所要興建的新房規模不大,加上是三十個身強體壯的壯勞力一起乾,所以新房建造的速度還是挺快的。
連十天時間都不到,後山半山腳下,就興建起一座磚瓦房屋院子。
整片院子呈長方形,前後長約三十米,左右寬度十米。院子很大坐北朝南,最裡麵居中是三間堂屋,堂屋東側是兩間廂房,西側是廚房。
浴室位於廚房旁邊,方便燒熱水。
隻有廁所被建在了遠離堂屋廚房的院子西南角。
新房建好,朱楠武給前來幫忙的村民結算了工錢。
原本如果按照原先說好的,一天三毛,村民趕了不到十天,那工錢就不到三塊。
不過,朱楠武還是直接每人按十天的工錢算,一人給了三塊錢工錢。
這是感謝他們並沒有故意拖延工期,以此來多賺工錢。
從這裡也能看出,這個年代的人還是比較淳樸踏實的。
不像後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為了能賺錢,什麼事都能乾的出來。像朱楠武提到的故意拖延工期,那都是小兒科。
加上付給村民的工錢,以及買磚瓦等材料的花費。
朱楠武他們這次建新房,前前後後加在一起總共花費一百五十五塊錢。
這在農村絕對算是大手筆了。
不過,這一回沒人再對朱楠武他們的行為指指點點議論指責,至少明麵上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