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星瀾這句話說出口,家中的氣氛陡然一變。
“你這孩子……”
虞星瀾少有的“叛逆”言論,讓這位母親突然不知如何應對,整理衣服吊牌的手停頓在半空。
父親也停下了喝茶的手,抬起頭問道:“不想當演員?”
虞星瀾似乎察覺到了氣氛的變化,垂在身側的手慢慢攥緊。
多年來的逆來順受,幾乎讓他失去了反抗的勇氣。
但想起自己演戲時,怎麼做都空洞的表情,虞星瀾又再一次堅定了內心的想法:“是的,我不想。”
“你不想?”母親的聲音滿是愕然。
一顆正在結果的搖錢樹,突然說自己要把自己截斷。
這太荒謬了。
生怕孩子想不開,母親的聲音也尖銳了起來:“你知道多少人擠破頭想走這條路嗎?”
虞星瀾知道的。
眾所周知,童星這個行業向來是資本的遊戲,沒錢是進不去的。
能培養童星的家庭大多家境優渥。
虞星瀾知道,有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拍攝的機會,不惜托關係,甚至願意倒貼錢。
如此費勁心思,一個是為了讓孩子得到鍛煉的機會,另一個,就是在賭,孩子未來一朝成名後,百倍的回報。
這也正是大多數童星最終選擇轉型演員的原因。
但虞星瀾是個特例。
他能成為童星,靠的全部是他自己。
不管多累、多危險的拍攝,虞星瀾全都參與過。
彆人能做的,他也能做。
彆人不能做的,他卻能做。
憑借遠超同齡人的吃苦能力,在高強度、高風險的拍攝中硬生生闖出一條路,才獲得了如今的成績。
可這一切從來不是虞星瀾自己的意願。
被安排,沒有自主的人生,他已經受夠了,深吸一口氣道:
“我不會演戲。”虞星瀾聽見自己的聲音在發抖,但他還是固執地說了下去,“我更喜歡唱歌,也更喜歡跳舞,還有創作。”
“那能值幾個錢?”父親冷冷開口,在他眼裡,演員才是穩賺不賠的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