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人住的大院在禹市西邊的龍騰山半山腰處,而禹市的應禹大學就在距離龍騰山大約七八公裡的位置。
前世裡宋蓁蓁回家和返校坐著校班車往窗外望的時候,隱隱能夠從那綠茵茵的半山腰上看到一些紅磚房。
聽說那裡還駐紮了一個兵團,有時候他們也能看到有軍車出入,不過宋蓁蓁從來沒有經過那裡。
那裡對她這種普普通通的人來說就像謎一樣的存在,想不到今生還有幸進入那裡,心情還有點莫名的激動。
他們的車從寬闊的川流不息的馬路拐上通往大院的路道以後,宋蓁蓁發現這條路道幾乎沒有什麼車輛和行人了。
很快他們坐的車輛經過一道大門,站崗的士兵上前行了一個禮後,檢查了車輛和乘坐的人員後才放行。
宋蓁蓁發現大院很大,裡麵的景致堪比一個漂亮的公園。
大院內綠樹成蔭,古木參天,一排獨門獨棟的兩層紅磚房就坐落在其中。
司機將他們送到了一棟房前院子裡種著一棵大棗樹,結滿青棗的枝丫已經探出圍牆的大門前後就開車離開了,而譚景超的父親譚慕之坐的那輛車已經在半道上和他們分道揚鑣了。
宋蓁蓁抬頭看著枝丫上的青棗問道:“譚景超,這棗子什麼時候能吃?”
譚景超按響了門鈴後,笑著說道:“還要再等等,大概你開學一個月後就可以了!等熟了後我給你打些下來送到學校。”
譚景超說完以後,覺得這個主意甚好,而宋蓁蓁卻覺得自己就不該多嘴一問,這又給譚景超一個接近自己的借口,但願他到時候會忘記吧!
譚亦博看著眼前兩個俊秀的年輕人,心裡暗暗感到高興。
他們譚家沒有什麼門第的觀念,往上數誰家三代前沒在地裡刨過食?
他們譚家注重的是女方個人人品的好壞,就是對方家庭條件差點,他們家也可以接受,何況彆人還是知識分子家庭。
譚亦博絲毫沒有想過譚景超還沒拿下宋蓁蓁的事實,也絲毫不覺得兩個人的年齡太小,還不適合想得那麼遙遠!
其實這也不怪譚亦博著急,他和妻子在他們那個年代已經是晚婚晚育了,女兒的婚事雖然還算順利,誰知到了外孫付子屹這裡,二十五六歲的人了居然連個結婚的對象都沒有,輪到自己兩個兒子的時候還差點砸在手上。
如果不是大院和應禹大學的地理位置近,譚亦博估計大兒子和大兒媳都沒機會碰麵,然後擦出火花。
二兒子就更不用提了,被關琦玉那個壞女子耽擱了那麼多年,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真心喜歡的,卻又是個命薄的!
譚亦博一生好強,可偏偏被同齡的戰友孫振山抱著曾孫的場麵刺激到了,所以這也是他和老伴兒搬到浮玉山居住的原因之一。
孫子輩中譚景越將來要當兵,要保家衛國,他不能給他壓力!
而譚景琛還是一個四歲的小娃娃,隻比孫振山的孫子大三歲多,等到他成家立業,也不知道他們老兩口還在不在!
現在譚奕博隻得把抱重孫的希望放在了譚景超的身上,大孫子果然不負他所望,早早的就盯上了宋蓁蓁。
他算了一下,等兩個孩子大學畢業後,就立即結婚生子,大概在五六七年的樣子他和妻子就可以抱上重孫了。
譚亦博正美美的想著時,就看到前麵有一個老頭推著一個嬰兒車慢慢悠悠的走了過來,他皺著眉頭催促譚景超,“景超,再按按門鈴,今天他們開門怎麼這麼慢!”
“是,爺爺!”
譚景超順著譚亦博的眼神看過去,然後無奈的笑著又按了一下門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