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旎嘯憶起梅花山莊中秘傳的水控之術,當即以繁複手勢配合咬指血符,喝令“去”字,隻見湖麵湧動,漸漸繪出奇異圖騰,波光粼粼。
俄頃,湖中突現兩隻水靈怪獸,高達二三丈,咆哮著向僧道二人撲去。
二韃子避無可避,似被無形之物束縛,欲呼救時,水怪化為水流直灌其口。
片刻,水怪消失無蹤,僧道二人麵色慘白,湖水已沒至頸項,生命危在旦夕。
旎嘯心中暢快,浮於水麵,朗聲大笑,暗道對方的去逃之路,反成了他們的葬身之地,這兩韃子也是死得有些窩囊了。
約半盞茶功夫,僧道二人勉強掙紮喘息,破口謾罵,但湖水已漫過頭頂,他們掙紮著想要呼吸,四肢在水麵胡亂拍打,卻愈發無力。
片刻之後,旎嘯察覺湖麵波瀾不驚,二人蹤影全無,便潛入碧波深處,隻見幽暗之中兩道人影若隱若現。
他身形一展,如同離弦之箭,瞬間已至二人身旁,不待分辨生死,掌風如怒龍咆哮,霎時間,兩名敵人的五臟六腑化為齏粉。
隨後,他提著那假道士破水而出,一番搜索之下,一枚油布包裹映入眼簾。
緩緩展開包裹,其內藏一鐵盒,奇形怪狀,讓他心中生疑,猶豫是否應打開鐵盒。
沉吟片刻,他終是握緊鐵盒,內力貫注指間,意圖開啟。孰料此盒似由天外玄鐵鑄就,堅不可摧。
旎嘯哪會輕易放棄,凝視良久,忽生妙計,指尖綻放出三環七彩光芒,稍一加力,“哢嚓”數響,鐵盒竟如機關巧啟,旋轉折疊,慢慢敞露真容。
旎嘯驚奇之餘,發現鐵盒被開啟,並非蠻力所致,而是內力觸發機關之故。
及至目睹盒中之物,他目光凝固,眼前異寶無一相識,尤以一鈴鐺形狀之物最為引人注目。
他輕輕拾起鈴鐺,正欲細究,鈴鐺突變,瞬息之間伸展成掌餘長,伴隨著清脆悅耳的哐哐叮咚聲。
旎嘯審視良久,依舊不明所以,隻得暫且作罷。
正當他將放大之鈴鐺置於鐵盒之上,一抹淡藍光影閃過,鈴鐺竟複原如初。
旎嘯心中震撼,暗覺此鈴絕非凡品。轉念一想,若非如此珍貴,北境韃靼何以聯袂吐蕃與西域高手,傾巢而出,隻為尋此物?
收好鐵盒,旎嘯足踏碧波,歸心似箭。
剛抵岸邊,雙依、丁藍二人已奔至眼前,淚眼婆娑,喚聲連連:“少莊主……”
身後弟子紛紛回避,不敢去看。
旎嘯有些尷尬,更是有些手足無措。
他舉起雙手笑道:“都是一些皮外傷,不礙事,你們退後,不要被我浸濕了衣服。”
丁藍抽泣道:“少莊主,您趕緊療傷吧,隻是眼下沒有衣服可換了。”
雙依不管,一手緊挽旎嘯臂膀,一手掩麵痛哭。
“我真沒事。”旎嘯邊說邊以內力烘乾衣衫,續道:“我們趕緊回去,料屠公公定在等候。”
一行人重返麻山村,狄堂主領弟子迎接。
詢問之下,方知一夜激戰,山莊弟子傷亡慘重,逾百人罹難,旎嘯心中悲痛難忍。
山嶺之間,廠衛正忙於掩埋屍體,一廠衛過來,說屠公公回去了。
旎嘯囑咐狄堂主與眾弟子暫退,而雙依、丁藍執意相隨,無奈之下,他隻好攜二女同返涼州衛。
三人一踏入涼州城門,便有數名廠衛迎麵而來,領頭者乃屠公公義子文年,旎嘯識得此人。
文年說義父已在將軍府靜候佳音。
旎嘯心知公公所期,遂遣一廠衛護送雙依、丁藍至城中寓所,自己則隨文年前往拜謁屠浩。
麵對屠公公,旎嘯呈上奪寶之物,並細細道來一番曆險。
公公聞畢,手捧鐵盒,並未急於開啟,反是細細端詳,心知此盒外表平平,內中乾坤定非凡俗。
思緒飄遠,屠公公暗忖:若貿然探秘,萬一盒中藏物關乎大明社稷安危,抑或世間罕見,恐遭朝臣非議,惹帝心猜忌,後果不堪設想。
他又是念及此事引來韃靼、西域、吐蕃三國聯手,乃至白蓮教及武林敗類蠢蠢欲動,規模之大,絕非等閒。
想到眼下自己處境,再想到前些日沈飛幾人,千裡迢迢自京師遞送密圖至涼州,朝廷、錦衣衛、東廠,乃至聖上,皆可能對涼州之事密切關注。
思及此,公公便斷了開啟鐵盒的念想。
哪料他再細看鐵盒時,覺察其似曾開啟過,心中豁然明朗,猜得是何人所為。
屠公公目光掠過旎嘯,憶及少年所述,途中追擊胡僧,又遇韃靼高手接應,直至青咀湖神秘小島,那僧一道實無暇開啟鐵盒。
察其神色,他欲言又止,深知問及此事,隻會令雙方陷入尷尬。
屠公公籌謀再三,決意將此燙手山芋交由京中權貴處置,或許不久,聖上亦將得知此盒。
心意既定,公公以目示意狄將軍,狄成安心領神會,多年的仕途讓他洞悉其中厲害。
望著滿身傷痕、血衣加身的旎嘯,屠公公誠摯說道:“公子,此次追回鐵盒,你居功至偉,辛苦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