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嘯告彆柳家老婦,趁夜啟程,踏雪疾行,穿山越嶺,不過兩個時辰,天色未明,已至洛陽城下。
此城曆史悠久,曾為數朝帝都,此刻卻無暇顧及它的輝煌。正值杏月,洛水河麵冰封如鏡,不過數丈寬。
旎嘯行至城東南,見一處守備鬆懈,悄無聲息躍過城牆。立於高處俯瞰,隻見福王府燈火輝煌,其餘街巷則沉浸在昏黃燈火與皚皚白雪之中,一片沉寂。
他未費吹灰之力,便輕易覓得福王李妃遠親楊達之所在,名曰仙佛刹。
此地曾為古刹,禪音繞梁,曆經烽火,僧侶四散,今朝卻成了倉儲重地,兼有城堡之姿,神秘莫測。
星移鬥轉,曙光初現,旎嘯輕鬆潛入仙佛刹,漫步周遭,心中卻生疑惑。
此處所藏,不過尋常染料、布匹與瓷器,何以引來千軍守護?更奇者,武林高手如影隨形,巡夜不息,暗處伏擊,似有玄機。
救人之念驅散疑雲,旎嘯如影遁形,避開明崗暗哨,終至一處奇異之地。眼前看似廣場,細觀之下,中央石柱與草堆錯落,頗顯突兀。
他隱於十丈之外,心中疑惑叢生,借著雪光微照,猛然醒悟,此乃奇門遁甲之局,真容需秘法方能揭露。
他還心知,周圍暗處,有不少眼睛注視整個廣場,自己根本無法避過。
旎嘯輕撫額頭,念及梅花山莊中秘傳之“映象術”。
他銘記四周布局及中央之景,退至偏僻柴房,以布、石、草為材,模擬廣場之貌,精心布置。
片刻推敲,廣場中央之謎揭曉,乃一隱秘入口,通往之法,需獨特步履。幾經計算,步法雛形已在腦中成型。
複至廣場之外,待巡兵過隙,他擲出一木偶,嘴中念念有詞,木偶瞬間幻化為一白衣飄飄的女子,翩然而動。巡邏者與暗哨見狀,雖是輕聲驚噫,卻未作任何輕舉妄動。
瞬息之間,那木偶仿若電光石火,直衝廣場中心。距石柱草堆僅尺許,箭矢如雨,紛至遝來。
旎嘯見狀,暗笑不已,隨之心念一動,那木偶即刻撤退,偽作敗績,遁向另一方向,成功轉移那些暗哨視線。
他一邊指揮木偶遠遁,一邊施展土遁之術,身形瞬移至廣場,距石柱不過數丈。
隻待時刻運轉剛好,又借五行水遁,隨冰雪軌跡,他身形一晃,已至草堆附近。
旎嘯腳踩乾坤之步,未等陷阱機關觸動,身形如縷縷淡淡煙霧,與石柱和草堆渾然一體。
這不過十幾息短暫,那暗角藏匿之輩,目光尚滯留在傀儡戲上,哪料此刻有人潛到廣場中間,躲藏於石柱草堆裡麵。
旎嘯斬斷與那木偶間的神識,隻聽遠處傳來幾聲驚叫。
他暗笑對方為何,是因那木偶失去心念控製,便倒地化為一堆雜布和短木。
隨後,他又是按陰陽離虛之法,天乾地支之數,身形如離弦之箭,沒入草石深處。
人剛停下,轉瞬,眼前幻化,一對石獅巍然而立,各守石門兩側,眼神中似有靈光閃爍。
旎嘯審視這對石獅,心知肚明,此必是機關陷阱。
忽而,石獅眸中粉光一閃,帶一抹妖嬈,攝人心魄。
他心神一凜,察覺此獅有著非比尋常。
腦海裡回憶山莊眾藏書典籍,猛然間想起片語記憶,心道莫非這石獅被種下某種秘法?
絞儘腦汁,他回想看過所古典書劄,終於想起一事來。
傳聞千多年前,佛門祖師達摩到了河南,在少室山創建少林後,收徒傳佛,眾弟子之中,有一個最終無法突破心魔成佛,那心劫便是女色。
此人本是為世間難得美男子,未進佛門前,自恃顏貌如玉,便四處尋花問柳,後來,有一日遇上了達摩。
當時達摩祖師有心感化他,可此人不願脫離紅塵,還怪達摩多事,就要行凶加害師,隻是此人哪是祖師的對手?
落敗後,此人以為對方會殺了自己,卻不想達摩心地仁慈,隻說帶在身邊,慢慢感化。
這人見對方本領高強,就假意順從,拜達摩門下,成為佛門弟子。
十年修行,終於讓此人甘願皈依佛門,認真跟起師父潛心修煉,想一心成佛。
這人也是悟性極高,短短幾年,不但佛法高深,就連武功也是到了上乘。
隻是到了後麵,不管他如何修煉深悟,就是無法突破那薄如蟬羽的桎梏,成為一代佛尊。
達摩見此,知曉徒弟雖是四大皆空,可唯獨女色難絕。
不過祖師也不好對弟子明說,隻對此人說還有塵緣未了,不如還俗重新入世。
此人問祖師,還俗入世之後自己能乾嘛?
達摩聽了大笑不已,不點醒,不道破,隻對弟子說,讓自己憑心性而為。
這弟子決定聽從師尊之命還俗,來到繁華都市,有一次,無心來到勾欄瓦舍,那嬌色流鶯之語入耳,就想上前與那些風塵妙女大行男女之事。
隻是想到自己乃是佛門中人,雖是還俗,怎能近女色?
他本有潘安之貌,加上修行多年,容貌氣色讓那些勾欄鶯花喜悅,蓮步上前圍著他,引誘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