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嘯凝眸深淵幽邃,任由輕風細語,自那黑暗深淵悠然而至,輕拂衣襟,獨立於數丈之外,久立未動。
直至腹鳴如鼓,方自恍如隔世之夢中驚醒,饑腸轆轆之感油然而生。
四顧無路可行,前路更被烏墨雲團所鎖,他闔目深思,心緒萬千。
忽如夜空星隕,一抹靈光乍現,喜悅之餘,目中閃過凜冽殺機。
他暗忖道:前方之路被阻難行,其它地方又無出路,何不如引那墨黑之團中的詭風為我所用?
記憶中,梅花山莊藏匿著諸多奇妙陣法,其中便有一“聚風引靈陣”。據古竹簡所載,昔年先輩曾借此陣驅趕鋪天蓋地之蝗災。
那是在劉漢年間,川蜀之地,蝗群遮天蔽日,萬物生靈慘遭塗炭。朝廷竭儘所能,仍是束手無策。
蜀中百姓隻得日夜祈天,而旎嘯心中憶起的那位年輕先祖,雖武藝平平,於陣法之道卻天賦異稟,研習數載,已達高深境界。
彼時,先祖正欲沿長江溯流而上,途經川蜀,目睹災情慘重,田畝荒蕪,生靈塗炭,遂決心留下,誓除蝗害。
起初,火攻、水淹、毒煙,種種嘗試,皆因蝗群龐大而收效甚微。這位先祖靜心思索數日,終得一策。
在涪江之畔,布下一奇門大陣。陣中綠葉蔥鬱,香氣遠播,誘得蝗蟲紛至遝來。而在其必經之途,再設一奇陣,借天地之力,陰陽交合,催生坎離之象,逆轉而成颶風如刃,交織成網,陣啟之時,聲若鬼哭神嚎,令人膽寒。
此“納靈逆轉陰陽陣”綿延數十裡,山石皆可為之粉碎,轉瞬之間化為飛灰。
終以一役,蕩平千裡蝗災,陣毀之後,蝗粉堆積,竟高達半丈。
旎嘯心中默念陣法奧秘,察周遭形勢,心下篤定。
此陣之難,非威力施展,而是在風聚形凝,陣中風刃銳利無比,愈遠愈強,至特定之距,卻威力驟減,仿佛水火兩界。此乃陣之絕妙。
他以石為棋,布下“納靈逆轉陰陽陣”。
幾個時辰過去,不禁汗水淋漓,那饑腸更顯。
旎嘯知時不待人,便凝神屏息,而後輕輕擲出一枚石子,朝那漆黑深處。
刹時,風聲淒厲,石子竟被那團黑墨中湧出的颶風反卷而回。
旎嘯眼疾手快,數石齊發,裹挾那絲颶風,直衝陣眼而去。
片刻之間,那陣中哀嚎四起,颶風被引導向陣內,經由奇門遁甲之術,逆轉斜衝,直指蒼穹。
那颶風仿若無形巨劍,穿石破土,直刺九霄。須臾,天際透出一道曙光。
旎嘯見得,心中不禁大喜,又是急轉陣眼,令風自旋。瞬息之間,那陣法自解,石破風散,僅餘微風輕吟。
颶風漸息,四下依舊,唯有那黑墨之地與斜洞赫然在目,仿佛一切未變。
他仰望千丈洞頂,如夜空中明星璀璨,一縷輕風自洞而降,溫柔拂麵。
未作遲疑,他便循斜洞而上,不過盞茶功夫,已至地表。
舉目四顧,隻見周遭岩石錯落,古木交纏,遠處綠意盎然,無垠無際,蒼茫一片。
然,心中疑惑漸起,蓋因初春之際,山巒間應仍有殘雪皚皚,正如嵩山李安村中所見,冰淩未消,雪跡猶存。腹中饑鳴複響,仿若龍吟,他遂決心於這莽莽林海中覓得野果芳草,以解燃眉之急。深山藏珍,自不乏充饑之物。
餐風飲露後,他再度立於斜洞之前,眸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此刻,他心中竟生出幾分不舍,若填了這斜洞,似有諸多不願,心中有想著,等到一個合適時機,自己可順這斜洞往下,去探得那黑墨之地到底是何物。
有意無意間,腦海裡預感那黑墨背後,似有東西與自己有著一絲牽扯。而且他還有一種預感,自己終究在哪一日,定要順此洞下到地底。
最終,為防洞穴暴露,他布下奇門遁甲,數道玄妙陣法交織,借日月星辰之輝,山川草木之力,使此地隱於無形,千年不朽。待一切就緒,已是烏雲散去,那半輪紅日羞澀地露麵,卻悄然沉入樹梢,他也沒有在意。念及少林,他忽覺已無前往之必要了,轉而心向武當。一則是天火門意圖挑動武當,未知結局如何;二則想知曉,當年武當七子護送駱風雁之事。
稍頃,他尋思直接南下江南,探訪那位駱家小姐,卻又慮及朝廷及各路勢力已暗伏紫林山莊,而不驚動駱風雁,隻怕等某位關鍵人物前來,或又是有其它陰謀,說不定這其中,便有針對自己的陰謀詭計。
如今,紫林山莊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南華堡駱家之事,複雜程度超乎想象,背後糾葛深不可測。
對於武當,他既想,又不願其涉險駱家一事,心中矛盾,如絲如麻,揮之不去。
一番籌謀,旎嘯踏上了西南之行,途經汝州,穿越伏牛,過南陽,入襄陽,目標之地便是武當。
至於天火門是否已暗度陳倉,如在少林般布下陰謀,他並不擔憂,武林泰鬥,百年宗門,豈是輕易能撼動得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