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叔叔,我奶讓我給你送些餃子來,謝謝你對我家的照顧。”
這是隔壁院裡的李奶奶的孫子,網兜裡的飯盒很燙,這是剛出鍋就給裝來了。
“是小誌和奶奶包的吧,小誌真棒,這我得好好嘗嘗,謝謝小誌啊,回去替我謝謝你奶奶。”
王向東接過飯盒,把裡麵的餃子倒進盆裡,去廚房拿了三個大白饅頭放進飯盒,饅頭是昨晚在何雨柱家蒸的,正好作回禮。
再給小誌抓了一把零嘴塞褲兜,小孩子開心極了,平日裡哪吃的到這些東西,高興的蹦蹦跳跳的離開了。
沒過幾分鐘,又有人送餃子來了,然後一波接著一波,這是那些貧困戶的心意,盛情難卻,王向東收下餃子也給回了饅頭什麼的。
這是大夥沒想到的事,所以圍在桌邊的幾人乾脆都坐下來了。
“向東,咱還包餃子嗎?”李娟他們四個人都問出同樣的話。
“還包?這都有兩大盆餃子了,得,咱們改包肉包吧,餃子加包子,吃不完每家還可以帶幾個回去,明天當早飯吃。”
王向東隻能改變主意,他真沒想到居然有七家貧困戶會送餃子來,感歎這年代人們大多還是很淳樸的,自己的幫扶能得到對方的感激和回報,知恩圖報,當然了他不是衝著這個來的,他要的是名聲,但對方能有這份心就很讓他欣慰了。
“孩子他爹,伱說對門那王家小子怎麼有那麼多人給送東西來呢?”
“剛才那兩家我認識,都是咱們巷子裡的貧困戶,是他幫扶的,來感謝他的,這小王真行,懂得搏名聲。”
“那咱家還是得和他處好關係,好像街道辦王主任還是他親戚來著。”
“說的是,趕明兒找個機會和他喝兩杯聊聊。”閆埠貴兩口子隔著窗戶玻璃看著對門低聲說著話。
這邊幾個人包肉包就快多了,一大盆餡料很快包完,先放著,不急著蒸,再調製年糕,年糕也是過年必備的吃食,等會吃飯了再一起下鍋蒸。
於是先炒菜,兩個爐子全開,兩個女人各顯神通,很快一桌子菜就上好了。
玩累的孩子們也早被張大爺帶回院裡,洗好手圍坐在桌邊候著,小臉通紅的,興奮的交頭接耳,就等著大人喊開飯嘍。
王向東讓鐵錘在院裡放了一串鞭炮,宣告可以開始吃年夜飯了。
今年過年的年貨很充足,雞鴨魚肉齊全,女人的廚藝也不賴,豐盛的飯菜讓大家吃得開心滿足,孩子們更是大呼小叫、歡聲笑語的,一個個小肚子塞得鼓鼓的。
為什麼孩子們都盼著過年啊,還不就為了這幾天能痛痛快快的吃飽吃好,能痛痛快快的玩耍,還能有新衣服穿,重點是還有壓歲錢。
大人們也盼著過年啊,辛苦努力了一年就為了能讓家人們過上幾天好日子,更希望來年風調雨順,家國興旺,日子越過越好。
吃飯期間也蒸好了肉包和年糕,過年必吃年糕,預示著生活事業年年高,隻是大夥吃餃子和肉包就吃撐了,所以每個人就切了一小塊品嘗品嘗。
年夜飯自然得有酒了,王向東今早剛收獲了不少的好煙好酒,茅台就不拿出來了,這個得屯著,太好的酒過於醒目,還是拿兩瓶汾酒吧,這也是四九城裡的十大名酒之一了。
沒想到胡小劍的酒量挺不錯的,兩瓶酒他喝了有三分之一還多,居然還沒事,倒是王向東估摸著也有喝小半斤,他沒作弊,然後就暈乎乎的被扶進裡屋睡覺了,主場失利啊,主要是大夥都跟他喝,所以他先趴了,外頭的殘局就不知道是誰收拾了。
中院那邊,何雨柱備齊了食材,有何雨水和一大媽幫忙打下手,一桌豐盛的菜肴讓聾老太太和一大爺大加讚歎,也讓隔壁的賈家怨氣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