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還會再跟車押運貨物去東北,到時候停靠錦市時就找個借口去一趟錦西港,這藏寶圖上的東西都有些啥很是吸引人的。
王向東接著又查看了島國的地圖,借來紙和筆把重點位置描繪下來,大致有了以後行動的路線規劃,現在不能急,這事可得考慮周密了再行動。
中午回到家時張大爺就把戶本和糧本還給王向東,還有就是一個信封了,裡頭是他家下個月的票證。
“東子哥,好多票啊。”
看著倒在桌麵上的各種票證,秦玉茹眼都快花了,除了糧票外,還有布票、肉票、糖票、煙票、煤票、火柴票、肥皂票等等,都是日常家用的。
她在鄉下隻能看到大隊發放的布票、鹽票和火柴票,到供銷社買這些東西時必須要有票的,還都得精打細算,節省著用。
就拿布票來說吧,農村每人每年才發放四尺布,四尺布夠做啥,隻能用來打補丁,所以就有“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說法。
農村人都是把布票積攢起來,湊夠了就給孩子做一身衣服,隻能老大穿,老大穿不了了才轉給老二穿,依次傳下去,破了就打補丁,所以最小的衣服補丁最多,於是過年時老大最開心,他有新衣服穿嘍。
秦玉茹把布票撿出來,有兩張一尺的,城裡倒是每個月都發,每人一尺,那一年能有一丈二,夠做一身衣服了。
東子哥上回給她買了兩身衣服,布票都用光了,攢半年也給東子哥買一身。
“媳婦,你都收起來,家裡缺啥你就拿票去買,你就在供銷社,更方便啦。”
“誒,知道了。”秦玉茹仔細的收起票據,進裡屋放在她的首飾盒裡。
“東子哥,外麵有人找伱。”這時屋外傳來張鐵錘的聲音。
“哦,就來。”
等王向東出了院外一看,是那三啊,有時間沒見了,是不是有什麼好消息。
“大哥,我隻打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
那三有些沮喪,拉著王向東的手走到角落說道。
“彆急,慢慢說。”
“之前打聽到那個叫李彪的前一陣子都混在地下賭場,想摸清他的窩點,但兩天前發生了一場打鬥,他把人給砍了,聽說跑到津市躲起來了,這下難找了。”
“哦,沒關係,你繼續打聽,他總不會一輩子不回來吧,畢竟家在京城,知道他家在哪了嗎?”
“知道,一直都盯著呢。”
“那就行,這事就交給你了,一有消息就來通知我啊。”王向東拍了拍那三的肩膀說道。
“好的大哥,那個,我想找您再拿點糧食,還是兩百斤棒子麵和二十斤野豬肉,您看行不?”那三小心的問道。
“那是你寄存在我這裡的,哪有行不行的,隨時來取,還是老樣子,晚上七點斜陽小院啊。”王向東拍了拍那三的肩膀笑道。
“誒,謝謝大哥。”
下午王向東兩口子都去上班了,院裡卻有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