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定量又縮減了
因為旱災出現後,各地的糧食產量銳減,糧食供應緊張,所以上頭開始控製居民口糧的供應,把原先的憑糧本買糧改為了憑糧票買糧。
現在京城這邊就是按有正式城鎮戶口的住戶每人按月定量發放糧票。
這個糧食定量是按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學生和一般居民分為四類,具體還能再細分為二十多種。
體力勞動者主要指工人,又按工級和工種再細分,頗為繁雜,最高定量能到每月斤。
腦力勞動者主要指乾部和知識分子,也是按職級細分的,從每月斤到斤不等。
學生包括大學生(斤)、中學生(0斤)、小學生(斤),學齡前兒童(斤)。
一般居民是指有戶口沒工作的,這個就按統一標準都定為每月斤。
以上是五八年剛開始實施時的定量,去年底除了體力勞動者不變外,其他三類都下降了三成,這就說明旱災之後糧食的緊張程度了。
定量發放的糧食也作了細分,定量口糧裡細糧占三成,粗糧占七成,細糧包括白麵大米,粗糧有棒子麵、高粱麵、紅薯、土豆等。
就比如王向東,他現在是屬於乾部係列,原本每個月有斤的糧食定量,去年降了三成後定量變為斤,其中細糧隻有.斤,粗糧.斤。
紅星四合院裡糧食定量最多的就數一大爺易忠海和二大爺劉海中了,他們兩個是工人,工級高,工種又是屬於高體力的,所以每個月糧食定量能定到最高的斤,而且不會被縮減的。
所以易忠海敢時不時的給賈家送糧,劉海中也能吃得滾胖,還天天吃雞蛋。
而三大爺閆埠貴是小學教員,屬於知識分子,糧食定量為斤,一家六口加起來能有00斤左右,但隻有他有固定工資,加上閆解成做臨時工掙的錢,糧食倒是買得起,但還是不夠吃,所以得精打細算。
今天閆埠貴一早就等在院子大門口了,老遠看見小林乾事和糧站工作人員過來,就轉身朝院裡喊了起來,聲音很尖銳刺耳,帶著興奮,他可就等著糧票救急呢,傻柱答應的棒子麵沒能到位,鴿子市也買不到,糧票再不發放真就揭不開鍋了。
中院這邊,易中海聽見閆埠貴的喊聲,當即招呼院裡各家各戶開始排隊,開全院大會用的八仙桌又擺放在何雨柱家門口。
“快快快,各家各戶都按老規矩排好隊,積極配合林乾事和糧站同誌的工作,彆磨蹭啊!”
這個規矩是按前中後院順序排的,各戶當家的到院子中央來排隊,其他人都站到一旁看熱鬨。
王向東因為是住前院,所以站得比較靠前,前麵是張大爺,後麵是胡小劍等人。
“哎呦,林乾事,您來了,這邊兒請,先坐下喝口水,潤潤嗓子。”閆埠貴把兩人帶進來後說道,然後不客氣的排到了第一位。
“嗬嗬,閆老師,先不急,我先宣讀一下區裡下發到街道辦的通知吧。”小林乾事擺擺手說道。
“通知?”
不僅排隊的當家男人們愣住了,周圍圍觀的女人們也有些緊張,紛紛沒了笑容,在這個節骨眼上來通知了,大家都有了不詳的預感,王向東也皺起了眉頭,該來的還是來了。
見大家都安靜下來,小林乾事從挎包裡掏出一份文件開始宣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