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在郭某人的慫恿下考古挖掘了定陵,出土了四千多件文物,但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特彆是由於保存技術不夠完善,文物損失不小。
主要是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絕倫的絲綢布匹,本來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考古發現,既能展現六百多年前的服飾文化和紡織水平,又能對當前的紡織行業有借鑒和促進的作用,卻由於不能及時做防腐保存處理,很快就變黑變硬,接著就**破爛,最終化成了灰燼,讓一眾專家追悔莫及。
所以之後就終止了所有對其他皇陵的考古發掘申請,政府決定在考古發掘技術未成熟之前不許輕易去觸動明十三陵。
王向東所在的板溝村是位於明十三陵的西麵山林裡,離著有十多公裡的距離,但不妨礙他去查探。
其實上回送大米時他也進去了,隻是還沒到明十三陵鎮就被攔住了,就在最西南的思陵前的村子,因為趕時間就把大米全委托這個村子來安排了,卸貨的時候還聽村長簡單介紹了明十三陵的情況。
思陵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陵墓,這貨是自己吊死在歪脖子樹上的,才三十幾歲,皇陵還沒建造,還是清廷把他安葬到他的田貴妃墓裡,所以這個思陵應該是明十三陵中最簡陋的皇陵了。
明十三陵之所以能保存至今依舊完好,一方麵是因為地宮埋藏很深,墓道複雜很難發掘,就拿唯一獲批發掘的定陵來說,考古人員整整找了一年多都沒找到地宮入口,最後還是偶然發現的,地宮深埋地麵以下二十七米,達九層樓深,可見發掘的難度。
另一個方麵就是明十三陵有守陵人,明朝當時就設置了守陵製度,守陵人有品級拿俸祿,可與附近村民通婚進而帶動周圍的村落參與守陵,形成了“九井十八寨”的守陵村落。
清廷為了籠絡漢人,沒有去觸碰明十三陵,反而加以保護,康雍時期還加強了守陵管理,所以明十三陵才得以保存完好。
這裡頭的各個皇陵周邊的村子好多都是以皇陵命名的,村民們或多或少都與守陵人有淵源,為保護明十三陵不被破壞和盜挖做出了貢獻。
王向東從這邊朝東走能看到的是明十三陵西北的康陵,這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年號正德,此人一方麵做事剛毅果斷,誅殺劉瑾、平兩王叛亂、打敗蒙古王子、多次賑災免賦,另一方麵又貪杯尚武、喜好玩樂,個性化很明顯,英年早逝,死的時候才三十一歲。
王向東邊走邊觀察,發現每座皇陵都是修建在一座山前的,就像前麵的康陵,依靠的這座山就是一座頗為高大的山,山上鬱鬱蔥蔥的滿是樹木,等等,山體裡頭怎麼有塊陰影,這山肚子裡有空間啊。
再看山東麵的康陵,可以看出它的陰影麵積大小,估摸著有上千平方了,加上地麵上的建築和樹木圍起來的範圍,占地麵積都跟它旁邊的村子相當了。
而山體裡的陰影空間位置在山的北麵,這邊有一條馬路可以進入整個盆地,這是繞過明十三陵西部的幾座山從西北角進入的另外一條路徑。
王向東把山體裡的陰影放大,這是一個山洞,入口處已經封住了,裡頭有一百多平方大小,堆著有大半個山洞的東西,有各種箱子、圓桶和麻袋形狀的,難道山洞裡還藏著寶藏嗎?本章完
:..0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