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情這裡就是冀省的LF市地界,後世上地理課看華北地圖時就感覺這LF市的地理位置很獨特,它被京城和津市夾在中間,如同夾心餅乾般,卻又是兩市間的交通要道,被稱為京津走廊。
後世的三河縣是歸屬廊坊的,但此時卻還是屬於唐市的,它跟廊坊一樣都是歸屬變動很大的縣市,總是在京津冀唐之間來回跳躍,歡快得很。
不過不管在哪個時間段歸屬於哪裡,廊坊人都是以京東自稱的,這裡離京城是真近啊。
三河縣的豆片兒很出名,清初就是作為貢品進獻給皇宮品嘗的,這裡離京城才三十多公裡,新鮮的豆片兒出爐後可快馬送達的。
豆片兒,有產大豆的地方也都有出產,但都是未加調料煮熟的生片兒,淡而無味。
三河豆片兒就不同,它是將出模的豆片晾曬後加上十幾種調料蒸煮入味而成,豆片薄厚均勻,色澤油黃,味道香純,鹹淡可口,好吃自然就出名了。
三河豆片兒既可以做主菜卷大蔥直接食用,也可以做輔菜涼拌或加其他食材熱炒。
因此,三河縣有句民諺說得好:大豆渾身都是寶,豆片怎吃怎麼好!
“大爺,您說得我都想嘗嘗了,走,我跟您去瞧瞧。”王向東想著既然路過了這裡,不妨進去看看。
大爺的家就在村頭的一個小院,正北三間土坯瓦房,東邊還有一間房,應該就是做豆片兒的作坊了。
家裡就老兩口,兩女兒都出嫁了,兩兒子也都在城裡上班,都成家了,每周日都會回家來看他們,其實就是想吃這正宗的三河豆片兒。
老兩口樂嗬嗬的拉著家常,大娘很快端上來兩碗熱炒的豆片兒,加了青菜黃瓜和豆芽,聞著一股清香,王向東食指大動,也沒客氣就大口吃了起來。
就是這一碗素菜,讓整天吃肉的王向東感覺清爽了很多,嘴裡更是讚不絕口。
作為回報,王向東就跑出去從車上拿來一個布袋,裡頭裝了一塊臘肉和兩串臘腸送給大爺大娘。
推搡著他也收下了一袋豆片兒,盛情難卻呀。
離開了大爺家,王向東就穿過通縣回到了京城,換上自行車回到四合院。
“東哥你回來啦,這兩天辛苦了,忙完了吧。”秦玉茹幫著把挎包掛到了門後。
“終於忙完了,晚上可以睡個好覺了。”
“姐夫,你又帶回來啥好吃的?”秦玉夢接過布袋就聞到豆香味。
“三河縣的豆片兒,要不要嘗嘗?”
“好呀好呀,我去做。”
“你還吃得下啊,小饞貓。”秦玉茹笑道。
“我就吃一點點,姐,你不想吃嗎?”秦玉夢反問道。
“我說不吃你也不吃了嗎?”